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计时工资。它是按照单位时间工资标准和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分为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
(2)计件工资。它是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3)浮动工资。它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着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及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而上下浮动的一种工资形式。(4)奖金。它是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5)津贴。津贴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物质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
津贴有以下几种:a.特殊劳动津贴,如高空津贴、高温津贴、井下津贴等;b.保健性津贴,如卫生防疫津贴等;c.技术性津贴,如特级教师津贴、科研津贴等;d.年龄性津贴,如工龄津贴、教龄津贴等。
(6)补贴。它是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给予职工物质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现已很少使用,如粮补、水补、电补、肉食补等。
(7)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它是法律规定对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劳动者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如加班加点工资、婚假工资、探亲假工资、病假工资、工伤假、产假工资等。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人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人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人,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