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最怕的是遇到“烂龙”。但对付“烂龙”也有一套办法,即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
债务人之所以会获得“烂龙”的雅号,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有的则是人品的问题。对于后者,丝毫的不要给他留情面,因为他毫无面子可言的,这种人往往破罐子破摔,不考虑社会形象、社会影响和因此带来的后果。
只有一种绝招对付“烂龙”,那就是比他还烂。这种策略一经制定,千万不要只流于语言的粗俗或者激愤,而要让这种激愤付诸行动。烂龙大多都是外强中干,嘴硬心虚,特别怕债权人的强硬报复。适当时候不妨“劳其筋骨”,让他也体验切肤之痛。但火候要掌握好,更不要闹出伤残甚至人命,以免债末讨到,自已倒惹上牢狱之苦。
有句话叫“烂龙啥都不怕,就怕打架。”打起架来的烂龙没人帮忙,更不会博得人们的同情,但逼急的兔子也会咬人,烂龙被打痛时,也会是“防卫过当”,债权人要见好就收,转而从心理上展开攻势。
从肉体触及灵魂,只要自己把握好尺度,效果很直接而且来得很快。
练好内功
讨债是对人综合能力的考验。收债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是关系讨债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些高素质的讨债人面对各种复杂环境能从容自如,冷静清醒地把握主动权,找到摆脱窘况的办法。而那些遇事不知变通的讨债人员通常显得急躁,不能正确的分析形势,不知所措,甚至知难而退。
讨债人是债权人授权的“钦差大臣”,其全面知识结构,高尚的道德品质,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往往能给债权人留下较好的印象,从而积极的配合清欠工作。
讨债人员是要熟悉有关的经济法、民法,掌握国家的财经、金融政策,了解市场管理与销售、采购等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实战时的能融汇贯通,左右逢源。
讨债人是否能说、能写、会听也很重要。在与债务人的交涉过程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能够准确地理解债务人说话的心思,掌握其心态,迅速采取措施与之相对抗。在双方交谈之时,讨债人的语言力求简洁、清楚,掷地有声,切忌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