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住房消费贷款目前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各地发展态势不平衡
近年来,国家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大刺激居民消费的力度,以推动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而且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建设与消费,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与金融政策,为住房消费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相继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住房金融业务的经营力度,使得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截至1999年底,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83.67亿元,其中自营性贷款余额1,259.56亿元,较1998年末增长了157%。但是,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中也暴露出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房改进程的制约,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的地区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和厦门等省市发展迅速,占到贷款业务量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发展虽有起色但仍较落后。这与该类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人水平、个人商品意识和资信度等紧密相关,体现了资金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个特点,住房信贷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重点向住房消费贷款倾斜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住房市场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住房信贷结构呈现重心转移,由过去重点支持住房开发贷款转为重点支持住房消费贷款。截至1999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当年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65.29%、72.69%和35.38%,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第三个特点,住房开发贷款以支持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特别是积极扶持科教文卫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近年来,住房开发贷款主要用于支持普通住房的建设,尤其是从认真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教文卫体制转轨的需要出发,采取从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人手,积极尝试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支持科教文卫住房建设的有益作法,努力探索和解决银行在支持科教文卫机构利用单位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中的风险规避问题,选择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信贷扶持方式,有力地支持了这些单位的住房建设。
同时,由于科教文卫单位的职工素质较高,属于收人稳定、信用良好、住房需求旺盛,且极具市场消费潜力的优质客户群体。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住房开发市场风险难于把握,信贷资产质量偏低和信贷投放速度减慢的情况下,积极支持科教文卫单位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有利于银行提高贷款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是银行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业务拓展领域之一。
第四个特点,住房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开始规范,内部结构开始走向协调
近几年来,国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和重点发展住宅产业,使各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住房金融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中的重要性,以及住房金融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且以不同的方式介人住房金融市场竞争。特别是自1998年起,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人民银行金融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各家商业银行都纷纷承诺要以几百亿,总量上千亿元的信贷规模,支持上千亿元的信贷规模,支持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各家商业银行在品种创新、服务网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都更趋激烈。同时银行的住房信贷业务更加理性、规范地遵循贷款通则,严格依照贷款程序办事,防范贷款风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住房信贷资金的联动方面,通过银企合作,银行为开发商的商品房销售提供按揭服务,把商品房开发和销售结合起来,实现住房产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我国住房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表现在信贷规模扩大,还表现在住房信贷品种的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