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金融知识 > 正文

    【合法收账】依靠信用借钱读书前景美妙

    发布日期:2020-08-16 21:47  浏览次数:

    借钱读书,已成趋势
    当信用消费贷款逐步涉足教育领域之时,国人的教育投资观念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前羞于启齿的借钱读书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而无须担保的信用贷款也使更多的大学生有了借钱读书的可能。
    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250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人,增长幅度为14%。教育部门发布信息说,今年我国高校将在前两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招生,国内将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把资金用于高等教育。
    借钱求学要上金融信用课
    然而,从中国农大收回的1000份无记名贷款调查问卷来看,近一半的同学对如期还贷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很难还贷。”由此看来,讲究金融信用是一些大学生当前应有的必修课。
    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大学期间积累自己的信用,维护自己的信用,对贷款同学今后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你与银行签订信用贷款合同后,信守自己的金融承诺就是每个贷款者的责任。
    大学生“信用”贷款遇阻受质疑
    应该说,中国的大学生是幸运的,他们毕竟有数万名学生得到信用助学贷款。尤其是新近推出的“信用助学贷款”手续简化,无须担保,真正起到了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
    不过,据了解,也有许多大学生得不到信用助学贷款。据报道,在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皖北阜阳市,仅有的两所普通高校——阜阳师范学院和阜阳教育学院,却没有一名学生享受到这一政策。另据报道,沈阳市属高职专院校的大学生至今没有获一笔国家贴息贷款,他们中有的连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也没见到。
    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工商银行、建行、农行、中行四大商业银行都应执行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普通高校可和开户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理由是大学生的“信用”难过关而卡了壳。个别银行不信任大学生的“信用”,不办理信用助学贷款,以
    免后顾之忧。
    有金融界人士表达这样的忧虑:
    一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助学贷款难以承担风险。因这项新助贷政策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学生不须提供资产担保抵押,只有校方提供的见证人“信用”担保。二忧我国信用体系薄弱。当前,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主要理由是,青年学生年轻,文化素质高,预期收人高,毕业后将成为银行的黄金客户。但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的择业面会更加宽阔,毕业去向也更加不明朗,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就加大了助学贷款的风险,而且银行承担的风险很大且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