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问题解答 > 正文

    【深圳收债】常见的骗销伎俩——短斤少两

    发布日期:2020-08-25 15:49  浏览次数:

    短斤少两指一些不法商人出售的物品分量不够、辅件不全,或提供的服务与承诺不到位等,各类包装性物品出现的居多:

    (1)袋装、盒装类用品的短斤少两。某年南京市场上汕头某公司出品的“28克×20包”规格的袋装即溶麦片,接说应是560克,但连袋子一起称毛重才560克。浙江和广西产的“双色礼盒”,一半装荔枝,一半装桂圆,均标明两者的净重都是300克。过秤的结果是,浙江的桂圆仅280克,荔枝210克;广西的桂圆210克,荔枝190克。再如洗衣粉、红糖、食盐、味精等也常常分量不够,仔细,寻找还会发现很多。

    (2)其他商品的短斤少两。如商品房销售,厦门消费者说,1993年购买的一套房子合同面积是30.55平方米,1997年交付使用时只有13平方米;还有像圆珠笔芯墨油只一小半等。有的医院药房发中药时,10克给9克或9.5克;有的将药包从窗口递出时,干脆说缺一味药,毫无退款之意。

    (3)服务行业的短斤少两。1996年底北京几家商场陆续举办迎“九七”香港回归购物抽奖泰港游活动。获奖者中有因各种原因不愿出游的,主办单位答应给予3000元的补偿,解释说,另外扣去的2000元是给旅行社的违约金。试想,旅行社有何理由要这笔违约金?明显是一种短扣行为。2000年上半年,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医院纷纷打出“日本彩色多功能超声检查仪做全身检查只需100元”的广告,患者前往检查,价格实在便宜(大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至少要上千元),没想到事后误诊、漏诊的很多。原来小医院使用的是便携式B超仪, 加上一台带彩显的“WED-9608电子线阵”,根本不是什么彩超,当然检查的项目没有那么多,时间也短。

    (4)附件不全。

    (5)在秤上做文章,加重或减轻秤陀。

    (6)还有在猪肉内注水的,属于“增斤多两”,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