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诉讼 > 法律常识 > 正文

    【农民工维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发布日期:2020-04-08 14:09  浏览次数:

    答:第一,就业方式契约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以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渐明晰化,企业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复杂化态势凸现,职工就业自由选择度在加大,但风险性也在加大。在改革开放前差不多绝迹的下岗、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第二,工人阶级的总量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队伍的总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阶级队伍很小。1949年,全国只有职工809万,其中产业工人约30万,占职工总数的37%;私营企业的职工164万,古全国产业工人的55%。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7年,全国职工达3268万。“大跃进”期间,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大量增加人员,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增加到5044万。1978年,全国职工发展到12326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1979年到1981年,每年平均增加职工500万,到2000年,全国职工人数发展到26090万。
    第三,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新变化。阶级、阶层是人们基于某种共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所形成的集团。过去的工人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已经成为有产阶级,也就是由“无产”到“有产”的变化;随着国有资产的大量增加和个人财富的增多,工人阶级又由“少产”到“多产”;当工人阶级成员用来购置生活资料支出的比重逐渐降低时就会将剩余的积累用来买股票、办企业、搞投资,还会出现由财产”到“资产”的发展变化
    第四,工人阶级队伍的所有制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工人阶级成分主要是国营、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职工。现在大批的乡镇企业职工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还有相当部分进城农民工在各类城镇企业从业,他们具有许多不同于城镇职工的特点,改变了以往职工基本上是城镇居民的状况。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在职职工全部集中在公有制经济的状况已经改变。199年,私营企业职工853.7万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302.6万人,港、澳、台投资企业的职工有307.5万人,国企工人的比重已明显低于1978年,仅占城镇职工一半左右的水平。
     

     
    深圳收债|讨债公司|合法催债|正规讨账|律师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