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诉讼 > 法律常识 > 正文

    【农民工维权】推进城市化与农民工有什么关系?

    发布日期:2020-04-08 14:38  浏览次数:

    答:第一,城市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高,表明它的工业化和现代文明程度越高。毫无疑问,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是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运动。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乡村城市化”。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45%;欧美发达国家已达到80%~90%(国际城市化的主要标准:初步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其城市人口比重不低于50%~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已经现代化的,其城市人口比例不低于60%~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10000美元)。
    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比较滞后,与工业化和现代化很不适应。改革开放前,城镇人口一直在占人口总数的8%左右徘徊;改革开放后,虽然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而且发展极不平衡。改革的实践和国际城市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才符合中国国情。而发展小城镇又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最好的选择。
    第二,城市化是推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口多,人均耕地、水资源不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住分散,生态失衡。现在8亿农村人口,人均不到1亩耕地,一家一户分散搞饭吃。这种原始、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居住形式,不仅生产效率低,限制自身发展,而且浪费资源,危害环境。这个事实说明,没有城市化,分散的农业人口就集中不起来,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力就控制不住,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第三,城市化是推动农村经济集约化、产业化的迫切需要。城市化是资源集约化的集中组合和体现。城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与农村分散的第一产业相比,无论对土地资源还是其他资源的利用,投入产出率都高得多,资源加工转化所形成的附加值更是第一产业无法相比的。我国城市人均用地为101.2平方米,而镇里的人均用地为142.6平方米,按县城人均用地120平方米来计算,如果将2亿劳动力转移到城里,会比转移到镇里,节约出44亿平方米的土地。据国外资料介绍,按工业组群建设工业区,比分散建设可节省工业用地20%~30%,缩短交通路线20%~40%,减少工程管网10%~20%,可节省建设投资2%~5%,而且,有利于集中治理“三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集约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深圳收债|讨债公司|合法催债|正规讨账|律师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