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行业的经营者为了批发销售,实现规模效益,采取预售卡经营方式。各种各样的卡如信用卡、电话卡、电影卡、贵宾卡、会员卡等成了一种时尚,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但有的单位和经营者也借题发挥,利用“卡”来宰客,使消费者对徒有虚名的卡产生了怀疑和戒备。如一些代销电话磁卡的销售点根本不按邮电局的规定以其卡面值销售,巧立名目收取什么“代办费”、“服务费”。某家展览中心,一张面值为50元的电话磁卡,向消费者索要60元。一位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张女士花几千元办了一张某俱乐部的会员卡,规定持卡到此就餐、健身、美容等均可八折优惠,但事后发现这里的收费较之市内同等水平的其他地方高出几倍,打折后的价格也比外面的价格高。还有买饭店的贵宾卡变得名存实亡的。比如主菜和酒水不打折,便宜的饭食打折,迷惑消费者。大连市有位女士花1000元在市内一家洗头房办了张优惠卡,消费几次就被通知没钱了。她去结账时才大吃一惊,有一回只理发洗头就收了她280多元,茶水、三种进口洗头水根本没有打折。再看看自己在账上的签名,真是有苦难言。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