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问题解答 > 正文

    【深圳收债】常见的骗销伎俩——“10元”店的奥妙

    发布日期:2020-08-25 16:03  浏览次数:

    现在许多城市都开有10元店。店内所有商品不论规格、大小、品种都是一个价格,10元、8元、5元,甚至2元,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这分明是干扰消费者的判断力,使其花高价误购低价位的商品。乍一看,10元、8元太便宜了,实际上有的商品标价又似乎太贵了。问题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某些新产品的价格出奇的低,如塑料类日用品。消费者大多是用以前的成本、价格眼光来看待飞速发展的现代商品。8元或10元店内70%的东西不值此价,几乎没有一种商品能超过此价。这也是10元店赚钱的关键。有的商品甚至只值三四元。8元售出获利也在100%以上,欺诈实质昭然若揭。

    市场上还有一种霸王定价现象,一直都很盛行。不论什么商品,一定价就是xxx8元,大件的电器类定9998元,小件的也定¥3998元,还有998元、498元、98元的,多得很。反正,只要不超过千就算几百元,不超过百就是几十元,给人一种便宜的印象。这可从图书市场上找到较好的例证。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某些图书不论字数、印数、印张多少,装帧精简,纸张大小,一律定价19.8元,玩的也是同样的花招。

    还有一种低价策略,原理上和“10元”店正好相反,它是在销售一组商品时把其中一主件价格说得很低,然后乘机抬高其他几.件附件的价格,达到促销和赚取高额利率的目的。武汉的一位消费者到江汉路一商店购“VCD”, 发现价格比别的店低300多元, 于是花5000元购买了一套音响。回家后细算账时发现被宰了,因为功放、音箱的价格比别的店又高出了几百元。另有一种相类似的情形叫一叶障目,就是只宣传店中的几种低价商品,对高价商品闭口不谈,误导顾客进店消费。1997年11月上海外滩某音像店做广告称VCD正版十元一张, 便宜喽!但事实并非如此, 经理自己也承认,店内2000多种商品中打折的只有五六百种,10元一张的VCD只不过十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