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准好货掏钱付款之际,货主眼明手快,在包装前魔术般地用次品换走真品,常见于买卖化妆品、烟酒、鞋帽等需包装的物品。1996年秋笔者在合肥一皮鞋专卖店看中一款平底浅口鞋。有趣的是该店各种样鞋只摆一只,我要柜台上的那双,可他们非说后室有成套的,付款后发票也不给出,说是削价了就没发票。那鞋我穿了两个多月就开了口子。原来柜台上的是真品,库里是供调包用的低劣伪品。
有些金匠在给人打制首饰时,假称含有杂质,要用药水浸泡除杂,就将事先准备好的次金蛋换上。还有的在熔化黃金时,通过木炭漏下一部分,不露一点马脚,在黄金里掺铜速度很快,不易被发现。有的游商去偏僻的乡镇修理家用器械时,用差的零配件换走好的部件。
20世纪80年代南方一些不法游商去乡下收购银元,许以稍高的价格,袁大头20元、双龙80元、单龙50元等,先让出售者全部拿出来看,乘人不备用随身携带的假银元换走真品,最后以品相不好或钱未带足为由只挑几块付款后吆喝而去。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