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可以产生孳息。当侵占货币等侵权行为发生时,货币的法定孳息就是该财产侵害的间接损失。计算这种间接损失,关键是确定法定利率。
所谓法定利率,是法律规定的货币借贷利率,也适用于类似货币借贷的其他货币支付场合,在当事人双方对于货币借贷利率等没有约定的情况下适用。我国没有关于法定利率的规定,因而在确定侵占货币等间接损失时,没有法定利率依循。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这是处理一般借贷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利率规定,可否用于侵占货币确定间接损失?我们认为不能用于这种场合。因为,这个规定只是一个最高限度,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利率,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另外,这个限度是考虑民间借贷的情况,并非是对法定利率的规定。
我们认为,在侵占货币间接损失赔偿的计算中,对于利息的计算,在国家没有规定法定利率之前,应当按照银行同期储蓄利率计算,适合于按照定期储蓄利率计算的,如超过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上、1年以上、3年以上等,分别按照相应的定期储蓄利率计算。这样,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对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也是有利的。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