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诉讼 > 法律常识 > 正文

    民间借贷有风险 防范意识要增强

    发布日期:2019-11-22 09:36  浏览次数:

    一、明确借贷用途,防止非法活动。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赌博传销、吸毒、贩毒等非法活动仍借与的,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二、考虑对方信誉,看其偿还能力。如果借款人有过赖账行为要尽量予以拒绝。再就是看借款人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
    三、务必书写借条,签订借款合同。在民间借贷活动中,有的出借人碍于情面或出于信任,借款时仅凭口头约定,又没有证人作证,如果借款人否认很难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大额借款,不仅要写借条,最好能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应当写明借款人、借款金额(大小写)用途、利率、还款时间和违约金等内容,详细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签字,双方各执一份,且注意保存。
    四、遇到大额借款,要有担保抵押。若借款数额较大,可要求借款人找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单位对其担保,必要时可以让借款人以存单、有价证券、机动车、住房等个人财产抵押,并完善担保或抵押手续。
    五、遵守借贷规定,不收高额利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六、注意诉讼时效,及时催要借款。我国法律规定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即借出的款项到了约定还款期后,两年内受法律保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催要,并让借款人写出催要证明,或更新借据的方式,使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就可以重新计算,从而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借款人还款时应有收据,或者还款后将借条当面销毁,避免以后惹出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