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诉讼 > 法律常识 > 正文

    【法律权利】什么是故意犯罪?什么是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

    发布日期:2020-06-11 16:14  浏览次数:

    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任何犯罪行为都来源于一定的犯罪心理,即受一定的思想所指导。根据犯罪人对自己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刑法把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类。

    什么是故意犯罪?刑法第十一条指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一规定表明.故意犯罪的前提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如用利刃猛刺人的心脏或其他要害部位,会造成人的死亡的结果,用拳猛击人的眼部,会造成伤害的结果,等等,这是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都知道的。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故意犯罪,而且是直接故意犯罪。

    在认定故意犯罪时,应当注意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刑法上所说的“明知”,是指人的辨别能力来说的。如果有个达到法定年龄、精神正常的杀人犯,说他本人不知道利刃刺入人的心脏,会造成人的死亡,所以不是明知故犯。这种不合情理的说法,当然不能成立。另一种情况是,一个人的行为虽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他不是出于故意,那就不构成故意犯罪。比如诬告陷害罪,如果不是故意,就不能成立。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诬陷罪的规定,就是一个实例。

    深圳收债,讨债公司,深圳收债公司,深圳清债公司,收债公司,讨账公司,收账公司,深圳讨债,债务追讨,收数公司,催债公司,催收,收债,讨债,追债,收账,要账,清债,讨债技巧,讨债公司合法吗

    所谓闻接故意犯罪,就是明知面且放任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例如某甲在野外打猎,举枪射击一只野兔,旁边站着一个小孩。甲明知开枪可能击中小孩,但他采取放任态度,无视小孩的人身安全。结果未击中野兔,而将小孩打死。这样,甲就犯了故意杀人罪,接其放任的心理状态,可以叫做间接故意犯罪。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接故意犯罪造成的危害,往往比间接故意犯罪大。所以对这两者加以区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量刑标准。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只是教科书上的分类法,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但这并不是刑法上的规定,刑法上只规定“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犯罪,我们必须接照刑法的规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