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例如盗窃犯进行盗窃,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杀人犯在实施杀人行为时,他的目的就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意识上的起因,或者叫内心冲动。通俗点说,就是人的犯罪念头。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虽有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罪人有了某种犯罪念头,就会促使他形成一个犯罪的意图,并有可能着手进行犯罪,以实现其犯罪的目的。可见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不能混淆的;如果混淆不清,就往往不能做到正确地定罪和量刑。因为在犯罪目的相同的情况下,犯罪的动机却不一定一样。例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的目的,都是剥夺他人的生命;但行为人的动机,或出于贪财,或出于报复,或为了灭口,等等,各不相同。犯罪的动机一般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目的相同的犯罪,由于动机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都是盗窃罪,有的行为人是由于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而盗窃;有的则是因一时生活有些困难而盗窃。相对来说,前一种动机比后一种动机更为恶劣,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一般也比后一种严重。因此查清犯罪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查明犯罪目的,对正确认定犯何种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某些犯罪中,某一特定的犯罪目的,是构成某一具体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果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具有这一特定的犯罪目的,那就不能构成该种犯罪。例如,按刑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以推鄱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才构成反革命罪。如果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具有上述目的,那就不构成反革命罪。又如刑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伪造或者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就不构成上述犯罪。可见弄清犯罪目的,对于划清是不是犯罪和这种与那种罪之间的界限,极为重要。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