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代,市场萎缩,商品短缺,产品单调,人们形成了整套相对稳定的价格认识体系。随着改革的深人、市场的放开,生产厂家一拥而上争相填补市场空白,一些不法厂家混杂其中,乘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一时间,大小厂家纷纷造假,大量的假货从地下工厂出笼,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造假厂家之多、规模之大、发售渠道之通畅、利润之丰厚以及无法无天的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有名的鸿雁牌电器厂家曾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在一个地方就查处116家侵权厂商,查获假冒鸿雁牌电器产品2663箱53.26万只。国家质技监局、广东技监局1999年4月25日,在汕头潮阳陈店镇彩印制品厂捣毁一制造假电池的窝点,查获印有“ Panasonic”、“Sony”、“55”等电池商标的铁皮,假冒“ National”有2箱3000张,Toshiba”有3箱4500张,各种品牌共有十几箱之多。该窝点每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10万个假冒电池外壳。试想,长此以往该有多少假电池流人市场。再如假茅台酒,成本仅为20元,售价达几百元。手工制作的假红塔山香烟,成本不过10元,卖100多元。浙江的小商品市场上,一瓶假绿丹兰化妆品售价仅为数元,贩运到安徽等地售价高达数十元。广西贺县是全国三个制售假烟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县大部分乡镇公开制售假烟,其中公会镇最多时有近20台烟机进行制假违法活动,并形成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制假销假流水线…
造假的厂家不仅分布广,而且造假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他们或在原材料中搀杂使假,或在成品中“搀水”,或假借别人的外包装,或把腐烂变质的食品处理后上市,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具体表现为:
(1)仿造名牌。马鞍山市的海天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际是空壳公司。该厂从杭州市中虞容器有限公司等单位购进包装油听,从江苏锡山市石塘湾特种油经营部和江南炼油厂购进劣质原油,非法仿冒生产带有著名注册商标字样的浙江大自然牌2T、4T机油和飞豹机油以及日本本田、蒸熙机油等40万听,非法经营额达235万元。
(2)随意贴商标。潮安县湖镇乡一个厂直接用水兑农药,把明令淘汰的“杀虫睐”贴上“杀虫双”的标签,并生产1997年后不再生产的“Ici”兴棉宝。1994年, 驻马店市一个生产“千里香”的调味品厂,因销售不景气,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将包装改成河南省十大著名商标之一“驻马店市王守义龙亭牌十三香”投放市场。有的厂家在经营滑坡时为了些微利益竟然公开转让商标标签,还有的印刷厂印制各种商标向一些“三无”厂家出售。
(3)新产品未面世被假冒。报载1993年,湖南长沙某车身厂,花12万元买通不法分子将东风汽车公司EQ153汽车驾驶室生产线技术盗走,建成一条月产100辆汽车驾驶室的生产线,将假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十堰市技监局有一次突查一个仓库,发现堆满了价值百万余元的假冒东风汽车零配件,其中的115万吨轻型车车身面罩,竟是东风汽车公司尚未投放市场的最新产品的零配件。
(4)食品以劣充优。长期以来不法商贩以制作蛋白饲料为名从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下属养鸡场等处大量收购死鸡,送往天津武清县、河北廊坊市等地的集散地点,批发给当地村民加工烧鸡。村民们将已经变质发绿、恶臭扑鼻的病死鸡用双氧水泡上半天,待淤血泡出后,再佐以亚硝酸盐、柠檬酸等化工原料和一些土产“香料”加工着色,制成烧鸡或“鸽子鸡”,销售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五省市的一些地区.0山东曹县鲁西南调味品公司,假冒生产龙亭牌十三香1800多种,得赃款10余万元。这些假厂有的用鸡饲料、谷糠、玉米芯、花生壳、树叶、稻壳等不能食用的物品加少许小茴香搅和,坑害消费者。
(5)工艺欠讲究。南方地区家庭作坊式生产的皮鞋、旅游鞋,开胶、断底、染色的问题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生产用料随意,工艺欠讲究。
(6)进口洋垃圾。有人把发达国家或地区人们穿剩下的衣服走私进来,用以销售,实际是洋垃圾。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