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只要你走进市场,不管在哪里买东西,都不敢保证买不到假货。大到汽车、彩电,小到电池、学习用具,直至医药、食品,应有尽有,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1999年国家各级工商管理机关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共有53大类合计货值15.78亿元。有的不法分子利欲熏心,肆意造假,完全不顾大众生命财产的安全。1998年,安徽刘某买了一捆合肥某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廉泉千啤。当他在家一瓶瓶把酒放在墙角处时,第七瓶距地面20厘米处突然爆炸,将他的右眼炸伤,致使眼球被摘除。1996年3月18日,消费者赵某在淮北某化纤公司买了四套上海产双线牌900号轮胎,装在前轮后第二天开空车去山东滕县时,轮胎突然爆炸,车身失控,造成撞翻一辆三轮车撞伤两人的事故。还有的伪劣产品十分可怕,后患无穷,像伪劣电器造成民房大楼恶性着火等。还有一次性输液器,据国家质技监局1999年第一季度抽查合格率仅为77.3%,主要是药液过滤器滤除率超标、静脉输液针连接牢固度不够等。有些假货荒唐可笑,全然不顾其质量性能。哈尔滨市道里区金老太太某晚发觉小孙子发烧,用新买的体温计测温时竟高达40摄氏度,到医院一看,孩子一切正常。原来该体温计始终固定在40摄氏度不动。最后商家赔偿300元安抚费。金陵晚报披露,浙江海盐镇张某家建新房,错把洗衣粉当味精用,吃了1公斤后侥幸无恙。说明洗衣粉的质量多么差。此类怪事不胜枚举。
脑膜炎患者在注射了疫苗后仍被病魔夺取了生命。据查,这些疫苗外观上模仿世界上两家著名的疫苗生产经营公司巴斯德·梅里国际造假也很普遍。比如医药方面,1995年尼日尔的3000名厄·高诺特和斯密特兰克·比切姆的产品包装,其实不含任何有效成分。在用品的安全性方面,有容易燃烧的假波比娃娃、没有安全机制的自动化家用电器、根本不起作用的自动开关等。有的高科技产品也被假冒,如假冒安代尔·邦迪约姆公司的微信息处理机的某些功能,把一台133兆赫的机子抹去其内存信息,变成166兆赫的,并提高其售价。这样的微机将损害它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是用来控制工业生产程序或指挥塔安全系统的,其危害将可以想象。在工业品方面,如汽车零件,有比正品少1/4的假减震器,有车速达130公里时使刹车制动距离延长近170米的假制动器,有可能引起发动机爆炸的假滤油器,有令驾驶员头晕眼花的假车灯等。1995年,有的假汽车零件竟然出现在法国围勒班特举行的汽车配件展览会上。1985年以来,在布基纳法索发现过含有滑石粉的阿司匹林药片,在尼日利亚还发现过用腐水制成的眼药水,在英国和荷兰发现一种假冒的治疗溃疡的药物,在加纳、贝宁等非洲国家销售的抗菌素和镇痛药发现有效成分低于正常标准。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好比洪水猛兽,十恶不赦,简直罄竹难书。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