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销伎俩是指商家(厂家)或其装扮者通过虚假表示等手段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或诱骗消费者接受不实服务的行为。在商业领域,骗销的范围很广:有大宗物品的骗销,如煤炭、钢铁;有生产资料的骗销,如机器设备;还有提供各种各样的不实服务等。本章研究的骗销大多指销售领域生活日用品的零售和大众接受的各类掺水服务。
骗销渠道主要指有相对固定位置从事零售活动的处所,即店铺。各地的百货商店、百货大楼、商城商厦以及林林总总的超级市场、批发市场等都属此类。店铺销售的特点是商品具有恒久展示性、可比性以及顾客的多选择性。柜台里的商品展示出来,供顾客反复观赏、比较,最后决定购买与否;顾客能够货比三家,谁的好买谁的;还可以暂时不买,过一段时间待考虑成熟后再换个品牌购买。而且消费者与店铺面对面,交易方式为即时清结,一般提供发票或收据,具有事后可找性,也就是将来万一出现购物纠纷,发票就是个购物凭证;等等。
店铺骗销的基本方式有:(1)利用消费者原有的价格认识体系来做虚假对比。如一只塑料洗脸盆,消费者以前的经验是每只5元,现在成本低了,每只3元就能买,可商家仍然标价5元/只往外卖。(2)利用消费者对新产品价格不知晓,任意抬高商品的价格。如新潮纺织品,实际成本越来越低,可商家佯称高科技,故意高标价格,使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追新购买。(3)展示欺骗性的商品说明,诱导消费者购买。比如谎称名牌、优质、进口、荣获国际金奖,药品还有治愈率、有效率的提示等。(4)进行欺骗性销售背景的解说,诱导消费者购买。如谎称清仓盘点、危房拆迁、换季大放血等,误导顾客。(5)开展一些虚假的宣传活动,炒作顾客,如进行虚假的赈灾义卖、空奖销售、猫腻赠送。(6)干脆直接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店铺骗销在服务领域暴露得也很充分,如饭店宰客、美容院使用无效化妆品、旅游公司导游时故意漏掉一些景点。
店外骗销也很常见,游走进行,特点也较明显:(1)没有固定处所,或不提供住址。游商一般不说真实住址,消费者一般也不会过多追问。(2)费用即时清结。商家与顾客大多一手钱一手货,即使佯称可以后付款,也不过是骗取即时清结的一种花招。(3)商家不提供交易凭证。游商一般没有发票和收据,即使有也不一定真实。将来万一发生经济纠纷,各说各的理,不好判明。(4)不具有追索性,即出了事以后无处找寻。(5)大多一锤子买卖。骗子游商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回头的很少。(6)顾客选择商品唯一性。游商提供的商品就那么多,比较单一,没有选择的余地,消费者考虑“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往往急迫购买;等等。
店外骗销或在街头、闹市区随处叫卖(转瞬即逝),或在集市、庙会、某公共场所租个摊位进行(时间不长,半天、一天,最多数天),或走街串巷、溜乡走村、挨门挨户(卖完即走),有的还去企业、单位、机关的办公室、集体宿舍上门推销。他们往往打着某种旗号,举着广告牌,胡乱编造一种理由,招徕顾客。店外服务骗销一般即时清结,因发生的较少,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总之,不管商家玩什么把戏,制造什么噱头,释放什么奇招、怪招,最终都是以尽可能高的价格来兜售成本尽可能低的商品。下面对25年来较有代表性、风潮性、形态性、普遍性的骗销伎俩给予剖析,包括有固定场所的店铺骗销和游走不定的店外骗销,以期引起更进一步的研究。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