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诉讼 > 法律文书 > 正文

    订立合同受欺诈,受损方可自主选择

    发布日期:2019-12-25 15:14  浏览次数:

    [关键词]
    违背真实意/变更合同
    [基本案情]
    河北省A水产供销公司向浙江省B冷冻厂购进了一批冻虾,并签订了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冻虾规格为特级,价格为每公斤9元。货到后A公司未认真检查,即投放市场。不料几天后,客户纷纷向A公司要求退137货。这时A公司才发现购进的每箱冻虾中,除表面一层是特级以外,里面全是小虾。A公司遂以B公司欺诈为由,要求法院变更合同,降低价格。A公司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吗?
    [律师说法]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然而现实中,经常会发生合同的当事人实际并不想解除合同的情况。受欺诈方当事人自然不甘心被骗,但也不愿合同被宣布为无效以致丧失部分商业利润。比较之下,有些受害当事人更愿意依法变更合同,以求公平。新的《合同法》顺应了这一趋势,赋予了受欺诈一方当事人更大的选择余地。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同时,《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因此,在新的《合同法》中,由欺诈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时,合同才是无效的。除此之外,则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合同的撤销或变更。
    本案中,如果认定合同无效,A公司即使能把订约损失和实际履行的损失补回来,也无从保证如果合同继续履行所能得到的利益。所以,若采用变更合同的办法,一方面促使合同继续履行,另一方面通过法院重新确定一个冻虾的合理价格,这样既保证了交易的正常进行,又能给B公司一定的惩罚,所以,法院是会支持A公司的诉讼请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