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生活当中,讨债人上门讨债却见不着债务人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这几年的三角债,债权人最终也被逼成了债务人,一大堆在外面的债权得不到实现,而欠下的一长串债务却天天有人来催要,派出去讨债的人自己也被别人追讨债务。为了躲避债务纠缠,许多债务人便常常在外“出差”,致使讨债人很难找得着他。遇上这种情况,讨债人算是真正碰上了困难,不过这困难也并不是毫无办法可想。只要讨债人知难而上善于创造机会、能及时抓住机会,讨债总会达到目的。这所谓的机会”便是本招将要介绍的怎样寻找债务人,又怎样在不期而遇的场合缠住债务人,实施讨债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讨债人多次登门讨债均因债务人外出而空手归去,正当讨债人为此苦恼不堪,一筹莫展之时,却万万没有想到意外地在某种场合比如在火车上又碰上了债务人。正如辛弃疾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债务人突然出现在讨债人的身边。对债务人来讲,这种场合当然是极不愿意碰上的,可对讨债人来讲,无疑是天赐良机。讨债人当然必须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同债务人进行有礼有节、认真耐心的交涉、纠缠,向债务人实施讨债行为,并力争得到债务人的承诺,尽快向债权人清偿所欠债务。下面一例就是债权人利用与债务人狭路相逢的机会,与债务人就偿还债务达成一致意见,从而收回拖欠已久的债务。
案例一:贵州某市一家木材公司(甲)与本市一家建筑公司(乙)签订供货合同。合同中约定甲按乙的要求向乙提供一批木材制成品,乙在收到甲的货物后于一周内将货款支付给甲。甲按约定给乙送去了木材制成品,并要求乙一周内支付货款。可一周过后,乙并没有给甲支付货款。甲便多次派人前去乙处讨债,均被告知老板出差,无法还款。甲向乙打听马老板到哪儿出差,对方不肯告知。甲方知被马老板玩弄了一番。
真是无巧不成书,木材公司李经理随同该公司两名员工到贵阳日参加木材产品定货会。在定货会上,李经理觉得眼前有个人很面熟,经仔细确认后,证实此人正是自己寻觅已久的马老板。李经理趁马老板未认出自己之际,忙让一名随同人员同马老板洽谈生意(马老板并不认识李经理及其随从人员),将马老板稳住,派另一名随从人员回厂拿先前与马老板签订的合同。
这天,李经理为答谢马老板在木材产品定货会上对自己公司的惠顾,邀请马老板到贵阳市一家三星级饭店赴宴。马老板欣然答应。席间,马老板仍未认出李经理,李经理为稳住阵脚,并未立即向马老板提及几月前双方在业务上的债务关系,而是吹捧马老板,说马老板在事业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马老板愈发高兴,连同李经理干了好几杯酒。酒过三巡之后,李经理说及前几个月双方曾在业务上有往来,说罢便把几月前双方签订的合同拿给马老板看。马老板看后大吃一惊,想溜走,但一看形势,对方三人,自己孤身一人,溜走肯定要吃亏,只好乖乖地留下来听李经理发话。李经理也不为难马老板,将自己公司最近的情况向马老板介绍,并说明自己的公司确实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向银行借款又四处碰壁,收回债务是无奈之举。李经理还向马老板保证只要马老板偿还债务,双方以后还可以多加强合作。李经理的真情打动了马老板,马老板许诺两天后还债,并答应以后继续同该公司开展业务往来。
这次马老板果然没有食言,真的如期偿还了拖欠已久的债务。
此案例中,李经理在木材产品定货会上偶遇自己寻觅已久的马老板,并抓住同其洽谈业务的机会,用自己的真情打动马老板而收回了债务。
另外,还有一种表面是不期而遇,实际上则是有意相会的“邂逅”。这就是讨债人经过调查,知道了债务人的行踪,然后跟踪而至。一般说来,债务人单纯为躲债而出去观光旅游的不多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他们出去大都是既躲债又开展业务。假如讨债人跟踪而至,且缠住不放,势必对他的业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种“不期而遇”的讨债方式往往都会产生奇效。下面一例就是讨债人经过详细研究债务人的去向之后,到其目的地同债务人会面,并在其签订业务合同时向其要求偿还债务。由于债务人怕丧失一些正常的业务交往机会,而被迫同意偿还债务。
案例二:哈尔滨市两家公司A和B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债务纠纷。A公司拖欠B公司货款20万元。B公司多次派人前往A公司讨债,均未果。B公司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利用A公司与其他公司签订业务合同之际,向其要债。据B公司了解,A公司准备前往M市同一家企业签订一笔购销业务合同,且探听到这笔业务涉及金额巨大。B公司便派人前往M市区机场邂逅A公司负责人,等A公司负责人员乘坐的飞机降落在M市飞机场后、B公司的讨债人员便尾随其后,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要求A公司答应偿还债务,否则A公司就无法去同那家企业签订业务合同。A公司负责人考虑到签订业务之事关系到本公司的生存发展,事关重大,只好答应立即偿还债务。
此案例中,B公司通过跟踪债务人的行踪,探听到债务人即将开展的业务往来,追随债务人,给债务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经济业务往来。A公司在B公司的追随下为了挽救自己公司的利益,不得不从大局出发,舍末取本,宁愿归还B公司的债务而不愿失去同那家企业签订合同的机会。
这种不期而遇的场合很多,比如在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在一些公众场所、或者在一些社交场合里,讨债人都可能遇上久寻不见的债务人。这种场合下,讨债人切忌感情冲动而引出一些过激言词和过火行为,首先是要沉着、稳重、保持冷静,对债务人应当像久别的朋友意外相遇似地热情、礼貌。待债务人在你的感染之下也摆脱了“窘境”之后,再有礼有节、柔中有刚地向债务人讲明债权人对债务的清偿要求。因为机会难得,所以,讨债人一定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可以设想,在这种场合下,债务人一旦摆脱了窘境之后,必然会想出千方百计摆脱讨债人的纠缠,他也许会对讨债人低声哀求,或者是动之以情,或者是欺哄瞒骗。讨债人此时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上债务人的当,讨债人此时只需记住一点:债务人不答应立即履行债务,你就一直同他纠缠下去,直到他答应履行债务为止。当然,这里所说的答应,决不是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说讨债人决不能只满足于债务人口头上的承诺,谨防债务人以空口无凭为由继续拖欠、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