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皆凡人,无不有弱点。只要认真观察,仔细琢磨,总能在每一个人的性格中找出或多或少的毛病。某些债务人挖空心思逃债,所利用的就是债权人性格上的弱点。那怕你是铁板一块他们也会找到一丝缝隙钻进去。利用性格弱点,很多时候是以温16情脉脉的面目出现的,更让债权人防不胜防。债权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心理状态,才能稳如磐石,屹然不动。
利用债权人,尤其是企业法人代表讲面子,留情面,照顾哥们义气”的性格弱点便是一招。某些债务人平时注意与债权人搞好关系,你来我往,一去二送,比较火热。一旦双方产生债务关系,债务人就会利用“哥们义气”请对方“宽限”、“照顾”,拖上个三年五载,这笔债也就会“消散在风中”。尤其是个别国有企业负责人更是拿国有资产当儿戏,将债权当作给“哥们”的礼物,随随便便放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案例一:江西九江某私营企业老板陆某,头脑灵活,交际甚广,尤其与该市某国有企业老总梁某交往甚厚。一来他俩自小同学,二来梁某平时也常收受陆某一些钱物。一日,陆某哭丧着脸跑来找梁某,说自己上月栽了大跟头,被人骗去不少钱,恳请“大哥”鼎力相助。正是投桃报李之良机,梁某立刻同意将本厂刚从银行贷出的100万元分给陆某一些。不久,陆某就从梁某厂上借到了20万元,并立字为据,半年后归还。一晃半年过去了,陆某毫无归还之意,梁某急忙询问,陆某又哭丧着脸说“我这半年真是倒足了邪霉,折腾了半年,也就保本而己。大哥你要追小弟还钱,小弟也没话可说,还上就是,那怕砸锅卖铁呢。”梁某一听,反觉不好意思,心想,这钱是国家的,朋友是自己的,又何必做得太绝呢?就这么拖上几年,陆某不还,梁某也不问,债务似乎也不曾存在过了。
象这样“慷国家之慨”之举,在当今中华大地绝非一起两起。要杜绝此现象,还得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利用债权企业负责人贪财的性格弱点,用“回扣”将其套住,借以达到逃债目的,更是被广泛应用的一招。
案例二:某大学设备处于1993年10月欲按市价30万元,购买一台先进的实验设备,在调查了解后,得知甲、乙两厂均有此种设备。甲厂所造设备的性能、质量、功效稍优于乙厂的设备,且价格较乙方便宜2万元(乙厂的价格为30万元),并且甲厂离该大学比乙厂距该大学近,便于装运。该大学设备处准备与甲厂签定合同。乙厂知道情况后,马上由该厂销售科长带队,带着巨额回扣3万元前来洽谈“业务”。见乙方着急想卖掉设备,且不惜损失3万元利润来成交,设备处领导想占点小便宜,就讨价还价地多要了1万元回扣。乙厂以4万元为回扣,该校设备处以预付50%的货款(即15万元)为条件,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还规定了其它一些细节
乙方拿到15万元预付款后,总觉得损失4万元利润太不划算,并决定“将甲一军”。到了履行期,仍没给该校设备处发货。该校设备处曾多次派人催货,乙方种种借口推诿。1994年3月,该校设备处下了最后通牒:乙方以若在20天之内再不发货,就一起上法院。乙方早已成竹在胸,反诘该校设备处领导:“你真敢去法院告吗?真告了,我们大不了马上发货,再带点资金利息,可你就该玩完了,是不是?”设备处领导听后不由浑身发冷。自此以后,再也没派人去催设备了,一晃就是1996年5月,乙方告知设备处,双方之间已没有任何债权债务关系了。因为双方的债的关系已超过2年。这2年中,设备处明知乙厂没偿还债务,但从未来索取过,应视为放弃债权。
由此可见,债务人的回扣不是好拿的。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受人之惠,恐怕就不敢不“投桃报李”。贪财是多数人的弱点,好色也是人之常情,债权人利用这一点也可下绊子”。
案例三:湖北省黄石市某公司与浙江省杭州市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家装用品供销合同,由黄石市某公司向浙江省杭州市某公司提供价值12万元的家庭装饰用品,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黄石某公司依约发货,但一直未收到货款。在函电几次催讨无效后,又派出两批业务员上门催收,均被对方软硬兼施,顶了回来。眼看收款无望,黄石市某公司的强经理利用一次出差路过杭州的机会亲自上门催债。他到达杭州某公司的“府上”后,立刻受到热情接待,好话陪了一大筐,对方爽快地同意马上还款,倒似老朋友一般。强经理心想,还是我亲自出马有效,看来这回收款有戏。中午杭州某公司在一家酒店包厢设宴,杯盏往来之际,几名艳丽女子飘然而至,与酒桌边的各位男士调笑。强经理被告知,此乃正常安排,请勿客气。强经理也老实不客气,认为生意场上“什么都得来点”,反正还款的事已经敲定,心里石头落地,将就“乐之”也无所谓。真是“酒可乱性”呵!几两黄汤下肚,强经理便酒力发作,欲火攻心,一会儿,强经理就昏头昏脑地和一名女子依偎着来到酒店里早已订好的房间,急不可耐地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不料正得意之际,几名公安突然闯入,把强经理逮进了派出所,并要罚款7000元。还多亏杭州某公司鼎力相助,托关系把他保了出来,并代交了罚款。强经理出来之后被告知,7000元罚款就算抵了全部欠款。强经理这才明白一切全是对方精心安排的一个套子,但把柄在人家手里捏着,为了脸面和前途,就再也不敢提及欠款的事
人皆有弱点,所以应该时时反思、提醒自己,生意场上机诈百出,不留心就易落入圈套,有苦难言。所以,作为企业负责人,不仅要管好下属,更要管好自己,以免事到临头,徒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