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经济帐就是债权人帮助债务人算因逃债而带来的损失,从而帮助其认识到逃债弊大于利,使其心服口服地归还债务。这招看起来有些让人发笑,人们不禁要说,债务人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已的帐自己最清楚,犯不着别人给他算,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债务人在给自己算帐的时候总是忽略一些问题,债权人可以作为旁观者清楚地替债务人算帐,从而说明拖债不如还债的好处。下面两例就可以说明此问题。
案例一:某商贸公司系民营企业,以经营家用电器为主,在该地享有较高的声誉。该公司两年前租用了市内一家饭店的一个楼层作为公司办公用房。该公司交纳了第一年的房租。第二年的房租却迟迟不交,并拟定租用另一地方作为公司办公用房。饭店有关负责人认为,若该公司迁出去后,对饭店经营不利,若饭店将此改为客房,尚需花一笔昂贵的装修费,而且饭店经常出现空房增多现象,说明饭店业竞争加剧,不宜再扩大经营规模。况且该公司迁出后,给讨债增加了难度,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想方设法将该公司留下,并要求其按期交纳房租。饭店将催债任务委托给王律师。
王律师经过慎密思考,认为该公司迁出饭店对该公司不利,只要说服其留下来,催债就轻而易举。王律师找到该公司负责人,拿出笔来给他们算了一笔帐:公司花巨资在报纸上、电视上所做的广告授资已正在起作用,易地办公,这笔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没了,而且还要重新做广告;公司不惜血本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文本乃至名片等,也将作出更改,这也得花一笔巨资;易地办公,没有两三个月的适应期,公司的业务往来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公司为此也要遭受一笔不小的损失;再次,由于房地产市场景气,易地办公所支付的房租也不见得便宜。经王律师这一算,公司负责人一下子豁然开朗,说自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易地办公就是想赖掉房租。经这一算,赖债不如还债,公司当即决定留在饭店办公,并交纳了房租
此例的成功之处在于王律师判定商贸公司的行为只是凭一时直觉的冲动,企图逃债是一种非理性的举动,遂王律师给其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以理服人,以数字服人,终于使其回心转意,偿还了债务。
案例二:某乡镇企业长年与一家汽车制造厂有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该乡镇企业向汽车制造厂提供座位垫。按往常,该乡镇企业每交一批货物,汽车制造厂就给其相应的货款。可今年却不同了,汽车制造厂不仅没有按时给该乡镇企业货款,反而以各种理由诱骗该企业购买汽车制造厂的股份,并说可以用货款充抵。但该乡镇企业领导识破这是骗局,立即开会商讨对策。会议认为,该企业生产的座垫质量上乘,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厂都希望得到他们的产品。与此相对应,该汽车制造厂的全部座垫都是由该乡镇企业供应,周围也没有别的企业生产汽车座垫,若停止向其供应产品,该汽车厂产品就好象一块好玉上的斑点,有缺陷。这样一来,受损失更大的一方显然在汽车制造厂,该乡镇企业决定将此利害关系向汽车制造厂说个明白。
乡镇企业将自己的意图告诉给汽车制造厂的领导。汽车制造厂领导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决不能因小失大,决定归还其债务并约定以后见货就付款。
此案例中,该乡镇企业抓住若汽车制造厂拖欠其货款,自己虽受点损失,但因自己产品质量好,并不存在销路问题。若汽车制造厂失去了自己的产品供给,损失就更大,在这明显的经济事实面前,汽车制造厂意识到自己不能因小而失大,终使其回心转意,归还其拖欠乡镇企业的货款。
拖债、逃债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所致。我们可以通过巧算经济帐,让债务人认识到自己逃债、拖债得不偿失,或者“鸡飞蛋打”、“偷鸡不着倒蚀一把米”,或者“捡块板”将“掉扇门”。试想一下,债务人会做这样赔本的生意吗?
使用这种方法去催债,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对方认识上的误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帮助债务人重新认识自己未曾考虑过的事宜,由此而将使自己受到损失。此外,在阐述利害关系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要以数字去征服对方,让对方认为你的建议行得通。
巧算经济帐催债绝招运用比较简单,对于债权人来说经济实惠又不至于浪费时间;对于债务人来说,更乐意于接受,做到债务人、债权人两家不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