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一种非法民间信用关系。它是建立在高利益基础上的借款关系,是不法之债,因而是被法律禁止的借贷关系和行为。高利贷之债也可以讨,高利贷行为中的借贷关系所约定的利率太高,违背了民法通则的基本准则,即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故约定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有的贷款人就是利用这点进行逃债:不管你利率多高,我先借到再说,到时后我若赚到钱,我可以还你,若没有赚到钱,甚至亏本,我是不会还的,不然就上法院。高利率我不会给你,连本钱也不会给,把我关起来,你一分钱也收不到;你把我杀了,你也活不了。高利贷就变成了一堆烂债、呆债。
对于高利贷是非法的,讨债我们只能采取非常手段,由于高利贷利率太高,想全部追回是难以办到的,但一般要尽力收回本钱,下面我们结合案例分析。
案例:邓某是某县粮食局车队司机,向胡某借高利贷3万余元,邓某以冰箱、彩电和汽车约4万元为抵押。还期到了,高利贷款已经增至12万元。邓某的抵押物品全部给胡某带走但仍远远不足清偿债务,胡某看邓某这样,也无计可施。一天,胡某突然意识到,邓某也可以像自己一样高利放贷和转手倒贷来骗人钱财,用这钱不就可以归还他们的高利贷了吗。
于是,胡某二人商议好对策后,找到邓某,软硬兼施逼着邓某就这样做
1989年2月,某县工商银行门口。正当邓某为付高利贷利息发愁的时候,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救星”。
哎啊。还不是老样子。哎,小邓,最近又在哪里发财呀?有了好处可别忘了我们哪。”王经理打着哈哈说
这位王经理,是邓某在县煤炭公司拉煤时结识的朋友,1988年10月刚刚承包了煤炭公司商业贸易商场。
“我现在正在做一笔100万斤的稻谷生意,每斤差价可嫌7分。就是资金不够,如果王经理能借点钱给我做生意,到时我交给商场的赢利绝不会低于10%。”邓某信口胡诌起来。
多么诱人的机会!王经理自从承包商场后也总想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谁知开业才一个月,就亏了2000余元。现在邓某提出借钱做生意,如真的能按10%上交盈利,也是一条扭亏为盈的路子。但王经理又有些不放心。
“好倒是好,不过,现在粮食市场已经关闭,你稻谷如何能运得出去?
“嗨,这有何难,我在粮食局开车,还搞不到粮食放行证?你放心,我这笔生意是合理合法的,绝不会违反规定。”邓某说得天衣无缝,王经理在一旁信以为真。7000元人民币就轻而易举地到了邓某手中。此后,邓某又接二连三地来借钱,并在一个月后交给商场900元盈利。
王经理望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的90元钱,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脑子突然开了“窍”,似乎悟出了扭亏为盈的新路。看来,借钱给邓某做生意比自己辛辛苦苦做百货生意要强得多。一个月就进了900元,长此下去,一年就可净赚一万多元,将来还可以给职工发点奖金,搞点福利,也不枉自已承包一场。上下级面前好交差,自己又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再说邓坚家里有冰箱、彩电和汽车,固定资产约4万元,即使邓某亏了本,也可拿他的汽车抵债。他哪里知道,邓某的冰箱、彩电和汽车早就抵押给别人了。
从此以后,只要邓某到商场说借钱做生意,王经理总是满口答应,生怕怠慢了他,不但把公款借给他,而且把自己的私蓄也218搭进1500元。邓某虽然还清了债务。但因案事发,与债主胡某样,锒铛入狱。
高利贷之债的催讨一是要设立抵押物品;二是要设立担保;三是非法的转手倒贷和高利放贷(笔者提醒读者注意,这种手法虽是一些高利贷者的常用方法,但害人害己,终将被法律严惩。
第一,设立抵押物品是高利贷之债催讨的常见手段。设立了抵押物品,如果到期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用抵押物品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得到偿还。案例中胡某在邓某还不了债时,用抵押物品清偿部分债务。债权人在设立抵押权时,是要注意审查抵押人是否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如果是其他人的东西,到时兑现不了债主也不能清偿债务。案例中邓某抵押物品彩电、冰箱、汽车都是他自己的,完全可以到期还债。二是要注意债务人提供的抵押物应当是依法可以流通的财产,如果是限制流通的古玩、黄金、枪支等,在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时不能做到,在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时不能做到,也不能及时清偿债务。案例中抵押物品可以变卖。
第二,提供担保人是高利贷之债催讨的有效保障。担保人在借债之初即向债权人承诺,当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其代负履行还债义务。因此,这种方法在债务人外,又增加一人或几人担保,使债权的实现更为可靠。担保时债权人要注意签署担保合同,以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案例中不涉及担保人的情况。
第三,转手倒贷和高利贷是高利贷之债讨还的非法手段。这手段高利贷者常常使用,但是我们坚决反对使用此种方法。因为它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高利贷的漩涡之中,扰乱了社会治安,是一种害人终害己的方法。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因高利贷产生的债务关系也逐渐增多,高利贷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我们绝不提倡,而是坚决反对,本章叙述了一些常见的催债方法,只是出于陈述这种债219催讨的现象,而绝不主张,因为它害人又害己。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