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债权人,债款长期被债务人拖欠,不能追回,无疑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债权人想方设法讨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或收入,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依法保护公民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如果财产安全得不到应有保护,大家都借钱不还,我们的经济生活必将一片混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债是债权人不敢讨、不能讨的。这倒并非因为债权人有什么把柄被别人捏住,有口难言,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法制也不够健全,很多方面还存在无序竞争,导致各种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许多由此而生的债令人无可奈何。催债必须面对现实,而不能超越现实,某些现象虽令债权人愤愤不平,但确实缺乏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更别说改变它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敬鬼神而远之”,避之则大吉。案例:浙江某县有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旅游旺季游人络绎不绝。1992年,佘老板集资近200万在风景名胜区核心地带兴建了一座规模不大,但比较高档的酒店。由于该酒店初建时实属鹤立鸡群,最初几个月在旅游旺季着实赚了不少钱。由于该酒店与风景区各主要行政管理机构,如公安局、税务局、卫生局以及顶头上司旅游区管委会等单位驻地紧邻,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三天两头上酒店聚会、吃喝,每次走时都随手扔下一张白条,但从未真正兑现过。很快佘老板手中的白条就成堆了,但他根本不敢找债务人要钱。须知,他们都手握实权,要找借口“整治”佘老板实在容易。因此,佘老板不但不敢显露出丝毫不满,每次仍然笑脸相迎,好生款待。旅游旺季佘老板还可以弥补亏空,挣不少钱,但淡季也就是勉强持平。如此过了两年,周围又崛起不少竞争者,佘老板生意大不如以前,但白吃白喝的却有增无减,眼看着这钱越赚越难,佘老板在好友何强谋博士的劝说、开导下,决心转换经营方向。当然,那大堆的白条也就让它们“随风而逝”吧。不久,佘老板的大酒店挂起了“平和食坊,平民之家”的招牌。新的“平和食坊”定位于日渐增多的普通旅游者,为他们提供5元至20元的份饭,但就餐环境、服务质量又确实比外边小摊强上许多,而且米汤可以随便喝。这一下吸引了大批游客,店内终日人头攒动,生意红火。而往日白吃白喝的主儿对这样的饭店自然不感兴趣,又移师“转战”于其它新建的酒楼饭店。佘老板通过及时转换经营战略,成功地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同时,他的退却又是高明的进攻,一下子占领了另一片同样广阔的市场天地。
仔细分析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佘老板转换经营方向,“金蝉脱壳”是及时的,有必要的。明摆着原来的酒楼由于大量“官耗子”而前景黯淡,如果他还不思改变,一条路走到黑,其“气节”固然值得钦佩,却绝非商战之道、经营良策。世界华人首富、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曾谆谆告诫广大商界人士:“经商必须经常注意转换思路,须知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确实是至理良言。脑筋僵化、不知变通,实难成就大事。商战大势如江河滔滔向前,须倏不曾停止,人的思维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时时思变,“与时俱进”,才能永远站在时代潮头,领导商战潮流
第二,佘老板不向打白条者追讨债务应该算明智之举。开酒楼就是为赚钱,吃饭交钱,本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是,现实生活是严峻的,容不得半点幻想。打白条者之所以能打白条,能长期白吃白喝,无非是因为手中有那么一些“立竿见影”的实权。这些权力说大也不大,但循私滥用却能致佘老板的酒楼于死地。因此,他们都毫无疑问是“地头蛇”。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余老板纵有三头六臂,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对他们除了躲,恐怕也难有其它良策。反对腐败人人有责,但是,余老板作为人家治下的酒楼老板,若贸然与之对抗,以鸡蛋碰石头,以螳臂挡机车,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最后恐怕连立足也难呀!从减少经济损失的角度看,余老板的举措是无可厚非的。“悲乎哉?智乎哉?慧者自明。”
第三,余老板转换经营方向是一种退却,但又绝非是消极的,仅仅是“躲瘟神”似的退却。相反,他是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不仅没有因为退却而销声匿迹、“退隐江湖”,反而找到了另一条光明大道,开始了新的征途,获得了新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商战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诸多不如意之处。某些难以把握的因素,如上例中那种“官耗子”打白条欠债不还这一类的事,都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能控制的。因此,与其费力不讨好地改造大环境,不如就势在现有环境中找寻发展空间。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余老板放弃以前的债权,转而从事新的事业,这固然明智,但他的抉择是否能最终被承认是正确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从事的新事业是否对路。如果他忙中出错,慌不择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那么,他将前功尽弃,一无所获。所以,退却并不容易。其时,训练有素的军队最见功底之时就在于撤退之时,能退而不乱,令人叹服。优秀商人的水平也在退却或转移时最好地体现出来,能绝处逢生,令人饮佩。
总之,一名优秀的债务催讨人员不仅应有大刀阔斧、单刀直入的功力,还应有审时度势、金蝉脱壳的技巧。这不仅需要眼光,也需要学识、修养和胸襟。愚公移山的执著当然值得赞扬,但不一定处处都有实用价值。面前有“大山”,挖不掉就绕过去,也不失为种办法。当债务已明显难以收回,而类似的债务还在不断增加时,债权人就应有两手准备。需要提醒各位,行金蝉脱壳之计,巧妙回避债务雷区,更需大智大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让一个人放弃利益是很不容易的,也许今天作出放弃债权的决定,明天就后悔,反反复复,难下决心。所以,“练剑先练气”,欲行金蝉脱壳之计,也需要先在气度、胆识和魄力上下功夫修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