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账绝招 > 正文

    金蝉脱壳催债法:权衡利弊催债绝招

    发布日期:2019-12-13 10:16  浏览次数:

    债务催讨不但有敢不敢讨,能不能讨的问题,还有一个值不值得讨的问题。有债不敢讨,虽然债权人可以当机立断,转经营方向和路子,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被动。但债值不值得讨,则是债权人在完全主动的情况下作出的抉择。当然,任何一种放弃合法债权的举动都不会是出于完全的自愿,但催债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点讨债也存在经济效益问题,也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经济、节省、高效是现代商品经济活动的普遍原则。那么,讨债要不要讲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不问自明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得不偿失有失无得的讨债活动却比比皆是。
    据说有一位老教授,星期天进城买东西,回家后发现售货员少找给他两元钱,于是叫了辆出租车前去索讨。两元钱是要回来了,他乘出租车却花费了近20元。邻居笑他傻,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教授却一脸正气,不以为然:“那两元钱是售货员应该补我的,前去要回是我的权利。我乘坐了出租车,我当然该付车费。傻从何来?”
    教授在心理上是平衡的,因为他不算经济效益帐。
    债的关系主要是一种财产关系,讨债的目的主要是讨回本应归自己占有或支配的那一部分财物。在讨债过程中,债权人通常要花费人力、物力用作劳务支出、差旅费支出、招待费支出或其它支出,还会因债务逾期不履行产生一些经济损失,这构成“讨债成本”。讨债的效果(债权人的权利实现程度)与讨债成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效果大于成本,讨债就有效益,效果等于成本,讨债就没有效益;效果小于成本,讨债的效益是个负数,债权人进一步遭受利益损害。讨债的经济效益在实质上是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讨债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讨债的经济效益问题。
    提高讨债的经济效益有三个基本途径:其一,讨债过程估价。对可能的讨债成本和讨债效果应作尽可能完整、正确的价值判断;其二,进行充分的讨债准备;其三,选择灵活、高效的讨债手段。
    正确运用以上三种讨债手段或途径,可以大幅度提高多数讨债行动的效益,增加成功的机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债务人有显而易见的逃债行为,债权人有理在手,但由于种种原因,债权仍然难以实现。债权人长期奔波周旋,花费为数甚巨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后却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这种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生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一个企业每年养大批的讨债人员,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其中消耗的资金是十分惊人的。那种花十元钱讨回八元债的事绝非凭空杜撰,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案例:山西某机械厂与福建某商贸公司于195年6月签订协议,规定由前者向后者提供价值为25万元的一批农用机械,2个月内交货,货到付款。1995年7月,山西方向即已如约发货。同年8月,机械厂收到福建方面汇来的15万元,称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其余10万元将在1995年内付清。但转眼到了1996年3月,机械厂再也没有收到任何一笔汇款,就派出了3名催债人员上门催讨。福建方面故意拖延,公开说公司财务十分紧张,很难付款。机械厂的代表与该商贸公司几次磋商,软硬兼施,最后只换得一纸偿债协议返回山西。该协议规定,商贸公司应于1996年8月31日前付清全部货款,机械厂则放弃利息。虽然机械厂已经作出了让步,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生效,事实证明,该协议是一纸空文。机械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96年12月向商贸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派两名人员长住该地负责追债。法院依照般程序对双方进行调解,但并未取得任何结果。实际上,该商贸公司早已借助自己在本地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打通了“关节”。法院方面迟迟不予审理,只是不断进行无谓的“调解”。1997年7月,该商贸公司在秘密转移了大部分资产后宣布“破产”,剩余资产共计6万余,由十余名债权人按比例分配,机械厂共得到约1万元债款。机械厂虽明知其中有诈,但一来并未抓住任何证据,二来再也耗不起,为了催债该厂已花费了近2万元,只收回1万元的债款,悻悻而归,完全是得不偿失。
    象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机械厂对于这笔债务的追讨无可非议,对于最后的结果,该厂也很难作十分明确的估计。甚至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讨债行动的结果毫无把握也不过分。虽然最后的结果令人很不满意,但机械厂的举措还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事例很明确地告诫我们:催债工作开始前应充分估计难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一些债权,而重点解决几个最关键的债务纠纷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一个企业往往被众多的债务人拖欠债务,经常出现难以兼顾的局面。对于某些数额小的债务,或难度较大的债务,可以放弃或暂时搁置一旁。这样做虽然也是壮士断腕、令人痛心,但好歹强过“陪了夫人又折兵”
    广西某市工商银行被五十几家企业拖欠的债款高达800多万元。为了及时追回债款,该银行经常同时和十多家企业,有时甚至是二十几家企业打着官司,头绪繁多,难有重点,最后的结果是官司大多胜诉,但真正拿回来的钱都只有100多万元,而花费也高达近百万,两者相抵,所余无几。如果该银行不要同时与很多债务人“开火”,而重点抓住几家欠债最多的债务人一拼到底,或许效果还会好些。
    金蝉脱壳”法所属的四个催债绝招讲的是退却、妥协的办法,色调比较灰暗,不如其它向读者讲授高歌勇进、闯六关斩七将的招术的章节那般让人振奋。但是,正如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不会退却就不会进攻,催债中只是一心思件,死状人欢,兰毛7心催债也需要成本,也应讲求效益,很可能会使债权人蒙受更大损失
    李敖讲过,“高手处理爱情,并不以做到极致为极致。似有若无,戛然而止的态度亦是一种极高明的爱情境界”。其实,高手料理生意,也不以苛求到刻薄为明智。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永远在发挥作用。这种与金钱推移,而不滞于眼前利益的洒脱,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得固欣然,失亦可喜!”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挫折中发现转机,曲线亦能救国。
    诚然,面对众多拖欠债务者,债权人应如何取舍,确实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但起码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债务数额的大小。数额小而又难讨之债可以放弃,而数额大的就应大力争取。这道理显而易见,即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讨债难度的大小,即对讨债成本的预估。某些债之所以难讨,是因为债务人所在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债的催讨确实比较困难。而某些债务人所在地离债权人所在地比较遥远,催债人员的旅途花销较大。对于诸如此类诸般情况应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3)债权人手中是否有“牌”或可以动用的“秘密武器”。若引起债确实难讨,如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长期拖欠。但如果债权人也有很硬的背景和良好的公共关系,或许就能“克敌制胜”。债权人对于动用自己“秘密武器”的可能开支也要作成本估计,严格控制代价的付出。
    总之,债权人可以依据以上三条原则,在充分掌握事实、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进攻重点和放弃的对象,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另外要提醒大家一点,放弃部分债权,并不等于从此对这些债款不闻不问。之所以放弃,无非是因为客观环境使讨债太难,成本太高。但是,各观玠境是公雯的,愤权人在“内定"放弃该笔债款后,不宜声张,相反,还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跟踪债务人动向,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旦时机来临,再次行动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