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这句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多用来比喻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高见。作为一条军事计谋,它重点是强调用“类似法”引诱敌人就范。
抛砖引玉催款计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各种各样的利益引诱欠款人上当,主要目的是让他能主动地归还我方债款。
钓鱼已成时下的一大世风。小小饵料一块,钓出沉沉大鱼一条,那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抛砖引玉亦是以诱饵引诱敌人上钩,它的道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是完全可行的,运用得好,可使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抛砖引玉计在运用中也同钓鱼一般。“饵料”一挂,各色各样的“鱼”都拉得上来。“钓鱼法则”也经常运用于债务关系中,催款人常以它为武器。
某厂的业务部崔经理费了半年工夫,才把产品打人东北市场。因为东北人素以豪爽、耿直、义气和大方出名,崔经理正是冲着这一点,才把货发出的。然而,令崔经理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遇到的这个东北人却例外。如此一来,债务问题变成了崔经理的一个难题。
崔经理在同对方联系了几次后,见对方没有什么反应,仔细想了想后,便决定前往东北去一次,亲自收款。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崔经理来到东北,并没有登门收款,而是径直来到了该地电视台,并且请该电视台播发一条他们厂生产的产品广告。几天后,电视台播出一条广告,广告词只用一句话道出了产品的名称,并配置了精彩的画面。为了配合电视广告的宣传,崔经理印制了几千份宣传单,请人在各黄金地带散发。
就在崔经理风风火火地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欠款单位的负责人吴经理在街头找到了崔经理。一见面,吴经理还装作偶然地问:“崔经理,这次来怎么没到我们单位?”
“我这次来主要是搞一下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厂的产品。”崔经理说。
“怎么,产品积压了?没关系,我可以帮你搞代销。”吴经理还想不花钱就拿货。
“现在谁还生产积压产品!告诉你,你们这儿的百货商厦上个月去我们厂联系业务,要求大量订货,起初也说代销,我们没同意,后来又说可以付70%货款。我们想,既然如此急着订货,一定是我们的产品在这里畅销,派人来一调查,真是这样。于是,我们决定设办事处,并委托一个信誉好的单位做我们的产品总经销。”崔经理解释说。
“准备让谁总经销?”吴经理问。
“这事还没最后确定,暂时还不能说。”
“中午我做东,吃海鲜。”吴经理觉得有机可乘。
“好意心领了,我实在忙不开。”崔经理说。
“你请我可以吧?我可是头一次张嘴让你请客。”吴经理极力想把崔经理套上。
崔经理知道,说归说,到时候还是他请客。可是,人家既然这样说了,自己再不去便不好了,何况,这正是他的目的。
崔经理眼看着吴经理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自己设下的圈套。
喝酒的时候,东北人的豪爽、耿直、义气又集中地体现在吴经理的身上。
“崔经理,咱们已经是合作关系,我们做你厂的产品总经销是再合适不过了。”吴经理说。
崔经理就知道会有这句话,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不是没考虑过,只是咱们的账还没结清,领导面前不好开口。”吴经理说。
“款的问题好办,下午我就汇出去。你再把这事拖几天,回头咱们签个协议书。放心,忘不了你的好处。”吴经理一语双关。
“你能解决欠款,我就做主跟你联手。”崔经理说。
吃完饭后,崔经理跟着吴经理来到单位。吴经理一边去安排人汇款,一边郑重其事地和崔经理拟订协议书。出纳员回来了,款汇走了,协议书也写好了。
晚上,吴经理为了进一步巩固关系,再次去请崔经理赴宴。
可是,按着自己原来的计划顺利收回欠款的崔经理早就离去。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崔经理之所以能顺利地收回欠款,便是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欠款人吴经理希望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的心理,让吴经理认识到一旦自己能够作为该地区的总经销后,所得到的利润将是不可低估的。当吴经理的这种欲望和贪念被激发出来后,他便会为了获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面答应崔经理提出的还款要求,他不想因此而失去获得更大利润的机会。
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如果稍微有所不注意,引发的贪念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定,以至于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虽说,我们大多都知道这是人性共有的弱点,并且在刻意地去规避,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呢?在收款的过程中,如果收款人能知道这一点,并且给对方描绘一个硕大的馅饼,刺激对方的欲望,引发对方的贪念,往往会令欠款人主动还清欠款。
想从别人的口袋中将欠款掏出来,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掏钱的人意识到他在掏出钱后,收获的远比从口袋里面掏出的钱要多。在面对一些难缠且并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而摆明了拖欠、赖账态度的欠款人,收款员便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向欠款人描绘出一个他还账后所得到的利益远比欠款要多得多的蓝图。在这个时候,欠款人便有可能会被打动,并且权衡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爽快地结清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