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厂的清债工作从1987年开始。当时厂里采取了两条对策:一是见钱发货,规定除了本市外贸公司、内贸批发采购站这两家信誉好的主要协作单位外,其余单位一律款到发货,防止发生新的拖欠;二是组织专职讨债班子,进行清债。面对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100百多家企业的欠债对象,该厂采取函电催索、上门坐讨和银行托收等方式来催讨。对万元以上的欠债,采取派员上门坐讨,对数额特别巨大的则通过诉讼来解决。经过近两年清债人员顶风冒雨北上南下、长途奔波的努力,绝大多数应收货款回了笼,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还有几十笔万元以下欠款未能及时讨回,这部分债权加总起来数额也十分惊人今年三月,该厂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已查明欠款时间较长的应收款xx万元,经久讨不还,且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实际已属呆帐”厂领导感到应该对国家与企业的财产负责,应该“死马当成活马医”,从呆帐中找活钱经过分析,这××万元呆帐大致上有3种类型:一是欠债单位地址不详二是欠债单位更换了承包人,三是欠债单位已经关停并转。在此基础上,厂领导进一步加强了清债组织的力量,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欠债单位地址不详的,厂里从原始单据中寻找蛛丝马迹。不厌其烦地在几千张原始单据上找线索。如解放军某部欠该厂货款2千多元,时间已有3年,从原始凭证上找到一个电话号码,经联系始知该单位系空军驻京某部在沪的办事处所有凭证已转住北京。经查询得知,该单位当时向该厂采购2个品种的产品,该厂开出2张连号发票(每张发票金额都是2千多元),部队经办同志由于粗心大意,只向银行解出上面一张发票货款而将下面一张发票漏解了。情况查明以后部队迅速向该厂偿还了欠款。厂法律顾问还从银行托付凭证上找到另几家地址不详单位的所在地,并通过区工商局了解到确切地址。然后上门催讨,现在有几家已以物抵债,另几家也订了还款计划对于已经关、停、并转的单位,厂法律顾问主动与其上级单位联系。如普陀区某服装厂拖欠上针十四厂一笔货款已3年多,该厂因经营不善,经济效益太差,已由其上级单位决定转并入其它单位。十四厂法律顾问找到它的上级单位(区集管局)并向其指出:根据《民法通则》第44条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在区集管局的帮助下,并入单位承认了这笔债务并订出了还款计划对于欠款单位变换了承包人,新的承包人不承认原承包人债务,也不肯说明原k承包人的确切住址的,士四厂请律师陪同上门催讨,并向其指出:以法人名义对外进行的经济活动,均应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该法人逃避不了承担偿付债务的义务,至于新旧承包人之间、企业与承包人之间的纠葛是内部问题,与债权人无关。在律师义正词严的交涉下,有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责成专人找到原承包人并令其向该厂偿还,经过讨债班子4个月的努力,这笔数额巨大的呆帐已有相当部分起死回生。到目前为止已讨回现款7万元,订立还款计划近30万元,为国家与企业挽回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