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记账以及财务比率分析,找到存不住钱的关键症结所在。问题一旦明确,下面就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对收支进行控制,开源节流,养成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逐渐积累财富,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
量入为出不仅在现代社会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直也是这样倡导的。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的记载。这里面所说的“量入为出”和我们常说的“常在有时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都是我国古代哲人对当家理财的精髓总结,即使过了上千年,这些道理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量入为出”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额度,是人们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一旦违背,必将给自己的财务带来隐患。正如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米考伯所说的:“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却花掉20英镑6便士,那将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土,那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这句很容易理解的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想永远过得快乐,就必须懂得量入为出,过度消费是必须遏制的行为。
道理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们往往看似清醒,但是一旦进入消费环境就变得忘乎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商家打折、促销、返券等各种诱惑的影响。比如我们可能为了买一个名牌包包,花掉全部的月工资,甚至不得不让自己在接下去的许多天节衣缩食。等真正拥有了包包,没几天却发现有更好的限量版推出市场,逼着自己继续勒紧腰带存钱购买。现实生活中少花100元钱,就相当于多挣100元钱,而少花100元钱要比挣到100元钱容易得多。冲动消费、过度消费,都会让我们辛苦积攒的钱财,不知不觉地离我们而去。
当然,我们绝不是提倡大家去过清苦的生活,而是提倡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和未来生活的目标,安排自己的支出,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下面的一些诀窍,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和巩固量入为出的良好习惯。
列出预算,按计划消费支出
通过家庭成员的协商,共同编制家庭财务预算表,有效地维持家庭经费收支平衡。预算表一旦编好,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轻易改变。同时家庭的每位成员都有责任以此作为开支的基础,按照计划表的预算约束自己的消费。
别充阔佬,钱袋比面子更重要
人们手头上的现金往往和冲动消费的可能性成正比,钱越多越容易大手大脚。平日钱包里最好不要放过多的钞票,更不能进行与自已实际承受能力不符的面子消费。面子重要,自己的未来更重要。钱包里的钱,只要能够支付紧急的开支就行,越是少带钱,越可以控制自己乱花钱的行为。
不过分依赖信用卡和提款卡
根据统计显示,持卡消费者一般比现金购物者的欲望高10%以上。信用卡和提款卡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我们又因为没有直接付现金而产生自己的钱并没有减少的错觉,怎样刷都不会心疼,这也助长了我们的消费意愿,所以在使用各种银行卡时要谨慎。
养成储蓄的习惯,积少成多
牢记一条重要的原则:多花一元钱,就少了以钱生钱的一元钱资本。哪怕平常只有零散的小钱,也要把这些钱存储好,积少成多,让自己不知不觉间拥有更多的资本。
理性消费,拒绝冲动
人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促销现场,我们常常无法抵御促销员的狂轰滥炸,冲动地买下很多实际并不是那么需要的商品甚至上当受骗购买了很多伪劣假冒商品,原以为可以获得小钱小利,结果却得不偿失。绝大多数人容易在头脑发热、失去全面判断力、被鼓动教唆时作出冲动决定,精明的商家正是利用了我们的这个弱点。
购物要有目的
都说小孩和女人的钱最容易赚,前者是因为家长舍得为子女花钱,后者是因为女性在购物时比较盲目和盲从。很多女性朋友逛街并没有直接的目的,很容易买下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因为造成不必要的支出而后悔不已。我们可事先将需要买的东西列出一张清单,然后依单购置,就可以防止被商家左右、被周围环境影响、出现盲目购买和跟风消费的行为了。只有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才不会浪费。
一般人的算法是:收入-支出=储蓄(投资理财)
量入为出的算法是:收入-储蓄(投资理财)=支出
虽然仅仅是顺序上作了改变,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将收入比做流进家庭水库的水,花出去的钱是流出去的水。事实上,最终决定一个人财富多少的,不是流进家庭的收入,也不是流出家庭的支出,而是真正留在我们家庭的那部分水,也就是结余部分。只有结余部分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可以成为我们未来富裕生活的保障。
人生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消费支出同样如此,不会规划生活,就会陷入紊乱。富足的人生不在于现在能赚多少钱,而在于未来有多少钱可以花。
抑制冲动消费,你一定能做到
朋友几年前在逛街的时候,受到商场门口设点摆摊的健身会所销售代表的鼓动,花了近3000元办了一张健身年卡,之后好像去过几次,后来一忙就把卡扔到一边再没用过,等到期被通知续约才想起这张卡,一查发现这张卡一年时间里自己仅仅使用过三次。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每次消费近千元,这让朋友心疼不已。
后来和其他朋友聊起这件事,我居然发现像这样一冲动购买了健身会员卡,用过一两次后就再也不用的人竟然不在少数。据统计,在各家健身机构中,有20%40%这种类型的会员,这些会员中少量是因为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搬离了原工作居住区域,其他绝大部分则是原本就没有准备好要长期坚持健身,办卡的时候想过锻炼,但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耽误后,就把健身卡扔在了一边。可以说由于瞬间的兴致,健身卡变成了一次性的冲动消费的产物。
我们可以给自己盘点盘点,看看在我们过去购买的物品中有多少是属于冲动消费的产物。
我们来画一个象限图,其中包括这样几个层级:生活必需品、生活享受品、生活奢侈品、多余无用品。通过这个象限图,看一看我们家庭购买的物品属于哪个象限的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我们的购物习惯
当然,这个象限对不同人不同时期来说,结果可能相差比较大。
比如同一物品,在A比较贫穷的时候可能是奢侈的挥霍,但在其富裕后或者在B那里就有可能是普通正常的购买行为,还有可能被划分到生活必需品中。
生活必需品越多,越能说明我们具备良好的消费习惯。而生活奢侈品和享受品太多,就说明我们容易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我们就应该及早作出安排与计划,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
抑制冲动消费八大法则
分清必要支出和额外支出
将购买的所有物品分为生活必要支出和可有可无的额外支出。必要支出无须考虑,可直接购买,但如果是额外支出,就要好好掂量下。
牢记自己的梦想,为未来生活打基础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很多梦想,大多数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金钱的支持,比如买大房子、周游世界、给孩子的良好教育等。当你每次逛街忍不住要消费的时候,就想想如果花了这笔钱,自己的梦想又要推迟实现,甚至无法实现,以此来抑制冲动消费。不同数额的金钱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生活,你想要紧巴巴的生活还是富裕的生活呢?
使用10秒法则,冷静思考
无论何时,当我们想购买任何非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暂停10秒钟,让自己冷静地想想,而不是马上就付款买下。在心里默数10下,当数到10的时候,再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想买,还要想想这些物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少带现金,控制信用卡的使用
手中现金越多,消费的意愿就越难以克制,消费越便利,花费也会越多。所以,除了随身少带现金外,对信用卡的使用也需要加以控制,避免滥用,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如果准备去不该花钱而又有潜在消费可能性的地方,仅仅携带必要的最少数额的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
培养良好情趣,摒弃乱花钱的恶习
人们少不了交际休闲,但并不是样样活动都需要高消费,比如郊游、体育运动、看书、品茶等,都是花费少却修身养性的好活动。不要把逛街消费购物作为自己主要的休闲活动,越是充满着花钱机会的活动和环境,越是容易让我们从兜里拿出钱来放进其他人的口袋。
减少和喜欢购物、消费无节制的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有研究发现,当我们总是和喜欢购物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购买更贵的物品,因为在别人面前,我们会花更多的钱来维持自我形象。相对来说,和家人逛商店,我们买的东西会比较实用,开销也比较少些。
促销大减价,更需要冷静理性对待
精明的商家总是让我们感到自己抓住了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使得我们下决心购买更多的东西,从而变得失去理性,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冷静对待,甚至将脸皮练得更厚,敢于对热情的商家说“不”。
对于任何非必要的购买建立一个“冷静等待期”
在完成前面几项控制消费的措施后,如果我们仍然打算购买,那么在购买之前给你自己24小时的冷静期。走出商店,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在脱离消费场景的地方再想想是否需要购买该件商品。如果仍然认为这次购买是值得的,那么就安心购买吧。
资产负债表、收支表和现金预算表都很简单,只要我们掌握些简单的技巧,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多用几次,就能很轻松地运用。
月光族”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所在。其实只要肯花时间,从记账和预算开始,利用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就能准确掌握自己的家底和财务状况,以及实际开销的来龙去脉,从中找到月光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理财不难,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金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只能保证我们眼前的日子过得舒坦,但无法保证我们在未来同样轻松富有。只有养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良好消费习惯,克制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和家庭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