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债博客 > 正文

    负债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发布日期:2019-12-19 14:46  浏览次数:

    “我还不太富裕,但我是个爱国者,国家正搞经济建设,物质财富急速增长,所以凡爱国者必须积极消费,热心参与各种促销活动。该买的买,看上去似乎不该买但从长远角度看还是挺有用的商品,也宜早买,因为所有的工厂都不是为自己生产东西,而是要把东西卖出去。近年来,我买了摩托、电脑、钢琴、大哥大、健身器,工作之余,洗洗桑拿,打打高尔夫,玩玩保龄球,这有什么不好?最近我还要买辆小汽车,每一个人心中都要牢固树立“汽车情结’!没钱?可以借嘛,比如我,钱不够,已经借了5万,不够的话还可以再借6万……”

    这段话来自作家方英文的著名散文,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却生动地反映了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崇尚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甚至把这些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让很多人在享受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挣钱就是为了花钱

    27岁的May是典型的时代潮人,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被标注成卡卡族”、“月光族。

    May是某时尚网站的区域策划经理,每个月一般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以她的收入水平,工作6年,按理说怎么也应该有个十万八万的存款,可事实上她的账户存款从没有超过5位数。“周围的朋友都笑我,每个月近万元的工资居然不够花,也不为将来考虑考虑。但我认为赚钱就是为了花钱,就是为了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每月就这点钱,眼前都顾不过来呢。”

    “我自己做的是时尚媒体,就应该做时尚潮人。没有时尚陪伴,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开玩笑吗!”May为了实现自己紧跟时尚步伐的愿望,经常流连在各种高档购物中心和时尚集散地,往往一次就能买下上千块的衣物、首饰、化妆品。“工作那么辛苦,怎么也不能亏待自己呀。有钱,要买,没钱,那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我有好几张信用卡。”

    原本将每个月的工资花光也就算了,可后来May发现了一个更好的东西——信用卡。消费时把卡一刷,根本不需要用到钞票,什么花钱的感觉都没有。自从办了两张信用卡后,May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心情好时就疯狂购物,享受生活;心情不好时,也用逛街购物来安慰自己。两三个月的时间她已经刷卡消费了两万多元,甚至常常出现仅仅能勉强还上信用卡最低还款额的情况。尽管负债累累,May仍然乐此不疲,有时还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大件物品。

    挣钱就是为了享受

    Tina和丈夫都在外企工作,年收入合计约16万元。每个月基本上要用5000多元来支付房贷。小夫妻俩非常喜欢购买装饰物品,花再多钱也在所不惜。再加上每个月还要支付女儿家庭教师和Tina的私人形体训练师的费用,大妇俩的工资基本上是月月清。好在他们收入还不错,所以基本没有担心过什么。可就在几个月前,Tna的母亲突然病重,手术费、住院费、营养费,保守估计也要10万多,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调理费用。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数目,可Tian筹了半天居然拿不出多少,这让她非常伤心内疚。问公司借吧,这么高收入的夫妻俩没有钱,谁相信呢,再说公司也没有这个先例。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找朋友借,这才勉强解了燃眉之急。

    这件事对Tina冲击很大,平日觉得没有积蓄也没什么,可是母亲的一场大病就让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女儿明年就要上中学了,为了将来她能考上好的大学,夫妇俩打算托人找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可好学校哪个不是要几万元的赞助费,这笔钱又从哪里来呢?一年多时间能积攒出来吗?万一夫妻俩的工作出点什么状况,那又如何是好?车贷房货要还,朋友的钱也要还,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需要钱,Tina觉得压力实在是难以承担。

    Tna心情焦虑,夜夜失眠,丈夫只能劝慰她放宽心,可她说:“我心里实在是堵得慌,我也知道要放松心情,可是家里老人有病,孩子上学要用钱,每月挣的钱眼瞅着都用来还银行了,还得应付家庭基本开销和准备还朋友的钱,几乎没有剩的,我怎么可能放松呢?如果过去能多少积攒些,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艰难。”

    “负翁”是这样炼成的

    Aan坐在西餐厅里,望着眼前的餐具有点不知所措,虽然自己也算是白领,几年下来也当上了部门领导,每月几千元的收入还算不赖。以前因为家境一般,老爹老妈都是普通工人,Aan从小就对西餐这种开洋荤的事情敬而远之,也不曾奢望过。现在刚结交的女朋友提出吃西餐,Alan稍稍犹豫了下,还是爽快答应了。Aan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还学着别人将一块方巾夹在胸前。第一次的西餐在紧张中吃完了,甚至可以说是艰难地熬过去了。之后没过几次,聪明的Alan就轻车熟路了,吃西餐很快就和逛街、看电影一样成为他谈恋爱的必走程序。

    吃和逛的问题解决了,可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每月Aan的荷包开始有点紧张了。好在公司效益不错,年终还分红,才算是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女朋友常常向他抱怨每天挤公交一身臭汗,说周围的小姐妹都是车接车送的。Aan想想也是,自己每天穿着上千元的西服,挤在各色人旁边,忍受着各种言语的侵蚀,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自己。Aan下定决心,要买辆汽车。

    车终于买了,可是停哪里呢?他住的是老城区,停车场特别少毎天回家找车位就像打仗一样,搞不好就只能找那些高价停车场,一天下来至少要20-30元,有车的幸福感全被整天忙着找停车位的现实破坏了。不能再挤住在这样的鬼地方了!一定要买房!

    房子也终于有了,虽然是二手的,面积也不大,但毕竟是有房有车的小资生活,女朋友也在小姐妹面前赚足了面子。Alan却是有苦说不出。看着每个月基本清光的荷包,以前桀骜不驯的他,现在见了领导都只能小心翼翼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丢了这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Alan的小资生活伴随着“负翁”身份的转变才刚刚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难言之苦,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票子事小,面子事大

    “十一”长假期间,读大四的小张接待了来自外地的两批高中同学。家境贫寒的小张,每月没有多少生活费,平日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交通工具也是公交车或地铁。对于自己,小张是能省则省,但是在同学面前就不同了。周围的同学好像个个都牛气冲天,阔气得很,小张也不能示弱,面子可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把同学招待得舒舒服服的,吃饭要去酒楼馆子,出入要坐出租车,登山要坐缆车。这样潇洒了几天,小张两三个月的生活费就报销了,最后不得不向同班同学东挪西借,才勉强把高中同学送走。回到寝室,小张开始犯愁了,接下去几个月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提到小张这种反常的消费习惯,熟悉大学生活的80后90后都表示理解和认同。大学生虽然并没有工作和收入,但是在享受和消费上却一点都不含糊。很多同学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也要在同学面前摆出什么都无所谓的姿态,花钱经常是眼都不眨一下。就拿抽烟来说,男生们最早抽个三四块钱的杂牌烟玩玩,可一旦把香烟当成交际应酬的必备工具,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己抽什么无所谓,但是拿出去给别人的,十几元一包的都觉得寒酸。不仅抽的烟档次要提高,就是配套的打火机也不能马虎,一次性打火机太没面子了,潇洒拿在手上的当然是漂亮昂贵的金属打火机,最好还是世界名牌 Zippo,这才显得有派头。同时着装也要与之般配。等各方面都武装好了,钱却没了。每月父母给的钱就那么多,能多要就多要,实在不行就只能打伙食费的主意。自己嘛,没人看见的时候能省则省,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光鲜些。

    不仅男生如此,漂亮时尚同样成为很多女生的追求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新潮流行的服饰,漂亮的手机,电脑哪一样也离不开人民币。光鲜靓丽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持,而且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

    大学生们十数载寒窗苦读,终于脱离父母的束缚,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自控力不高的学生们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崇尚超前享乐和及时行乐。名牌高档消费品,庆祝会、生日会、人情往来等都是他们的消费理由。有的大学生请客出手阔绰,几百元一桌很平常,上千元的也不少见。平日总是有各种理由请客消费,因此大学附近的餐馆酒楼生意总是火暴异常,而消费的绝对主力就是这些并没有独立收入的大学生们。实在不行,就借,用负债来维持自己的高消费,而潇洒消费后留下的债务往往要好几个月才能还清。

    现在很多银行走进校园推广信用卡,无形中又为大学生们多提供了一种消费的便利。信用卡本来是给那些有足够还款能力的人用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固定收入,信用卡大举“进军”校园,无疑会助长学生们的冲动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考虑问题也还不很全面,极易受周围环境的误导,盲目攀比、刻意追逐时尚,消费缺乏理性,不顾后果,最终,不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沦为校园“负翁”一族。

    过度非理性的负债消费往往形成这样的局面:有条件要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而这不仅给学生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们沉湎于物欲,助长其攀比和虚荣之风。有的学生甚至走了极端,不惜采取偷、抢等方式,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毁了父母对他们的殷切期望,更毁了自己的前程。

    人人都追求美好的生活,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消费,负债消费可以提前给我们带来欢愉和享受,值得推崇和运用。但是,超出我们自身承受能力的过度负债消费,容易使我们成为债务的奴隶,不知不觉为债务所困,沦为“房奴”、“卡奴”、“车奴”……过度负债给我们带来表面上风花雪月的美好生活,可短暂的快乐之后却是长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