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是一种不受正常礼节和道德所束缚的涉外活动,一个出色的讨债员,应该是能文能“武”的多面手,他所接触的,是社会下层形形色色的人。
最近,宣传科青年干部小王被厂长调去讨债。两人经过详谈,厂长如此这般地一指点,小王终于明白了所以然,成为这次讨债的专使。
小王来到欠款单位,向主管经营工作的张厂长叙说了来意。
张厂长诉了一通苦,表示暂时无力偿还欠款。小王听后没急于争辩,只说了一句等等看。
中午,张厂长像往日一样又和财务科长摊开棋盘,杀得难解难分。
其实,张厂长的棋艺很高,可以说杀遍全厂无敌手,每次在局系统一年一度的比赛中,张厂长都名列前三名之内。
小王来到财务科长身旁,这时,张厂长已经赢得了一盘。
第二盘棋,张厂长正发动总攻,兵临城下,财务科长举棋无措,眼看就要败下阵来,这时小王使了一招。
财务科长弃去一炮,挽回局面,最后下成平局。
“你们俩一伙,我让一马。”张厂长傲慢地说。
财务科长望着小王,眼睛似乎在问“行了吗?”小王微微点了一下头。
在小王的帮助下,财务科长终于扳回一局,很是高兴。
“明天咱俩下。”张厂长心里很痛快。
第二天中午,财务科长来找小王:“张厂长请你去下棋。”
小王来到张厂长的办公室,张厂长对他说:“咱们是不是赢点什么?”
“这样吧,你要是赢了,把欠款还给我;我要是输了,任你怎么罚都行。”小王说。
“棋风不正。”张厂长说完这句话,不理小王了,又和财务科长对上了。
小王没动地方,每到财务科长的棋下到关键时刻,便使上招,最后,张厂长险些败北,又以和棋造终。
第二盘,张厂长不让子了。
可是他这一不让棋,小王却不吱声了,财务科长本来就不是对手,张厂长这一次拿出全部实力,几步之后,他便应付不了了。
张厂长的意思是变相地和小王较量,可是小王却不上套儿。
午休结束,只好草草收兵。
连续几天,小三只在该厂闲聊,不去看下棋。
张厂长烦躁不安,好象生活缺了一味调料。下棋人有瘾,尤其是像张厂长这样的好棋手,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劲敌,人家却不跟你抗衡,再高的技艺无处发挥,急得他团团转。
张厂长终于坐不住了,他心想,小王如此年轻,能下过几天棋?自己未必就输。
张厂长又派财务科长请来了小王。
“就依你的条件,不过,你要是输了,半月之内不得回去,不然以后有钱也不还你们。”张厂长说。
“行,你得说话算数。”小三重申一遍条件。
“三局为限。”张厂长说。
三盘棋下完,张厂长二负一胜,脸上冒出了汗。
“再来三盘。”张厂长说。
“可以,不过,那应该是赛,现在我赢了,咱们得按约办事。”小王说。
“我们厂最近确实困难……”
“张厂长,古语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守信用的事,可不是君子之所为。”不等张厂长把话说完,小王“将军”了。
“去想想办法,把他的款子解决了。”张厂长脸红脖子粗地对财务科长说。
小王拿到钱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和张厂长连着对弈三个夜晚,直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这时,张厂长才从小三口中得知,他父亲是省棋院院长,象棋大师,小三自幼受其影响早已不是一般水平。
张厂长明白了,人家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这小子被厂长派此任务,是因为几次去讨债的人都回来说,张厂长有棋瘾,曾经无意地问过他们会不会下棋,于是,厂长受到启发,运用了因人而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