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白手起家的大款,对一个做生意失败后频频向他抱怨客观因素的人说:“还是你功夫没到家。”
只这一句话,促使那个人几年后业绩辉煌。
讨债的人,不防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讨债员葛春生几次去同一家欠款单位讨债,都没有讨回钱来。科长说他为铁道部推销车票;厂长拿他当“白丁”看待。
这次,科长又让他出差讨债,他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去。
“有了.”夏厂长说。
“讲!”老方很干脆。
葛春生临行前想,这次可能还讨不回来。何不领儿子一道去,免得一个人在外寂寞,儿子也能开开眼界。此时,学校正好放署假。
葛春生领着儿子葛楠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欠款单位的人都知道葛春生是个很好对付的人,见他这次领着儿子来讨债,供销科崔科长打趣地说:“你就是把家搬来,我们单位也没钱还帐。”
另一个供销员溜缝说:“这么小就培养接班人,看来你们家要发展成讨债专业户了。”
葛春生见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眼前一亮,计上心来。
傍晚,葛春生在招待所里向儿子面授机宜,葛楠频频点头。
两天后,葛楠自己一个人来到欠款单位。
崔科长问:“你爸爸怎么没来?”
葛楠说:“爸爸生病了,他让我来问一下,今天有没有钱。”
葛楠说:“真是胡闹。你怎么不在身边照顾他?”
“他不让。”葛楠说。
崔科长忙安排人去招待所看望,可是,葛楠坚决不跟着一起回去。
崔科长提起暖瓶,想把自己的茶杯倒满,但是,他摇了摇,暖瓶已经空了,只好又放在原处。
葛楠瞧在眼里,忙走过去,二话没说,拎起空暖瓶就要去打开水。
一会儿,葛楠亲自把打回的开水给崔科长斟满。
“小家伙,上几年级了?学习怎么样?”崔科长问。
“三年级了,学习嘛,只有一次考试没能排上前三名。”葛楠回答说。
“成绩不错,长大想干什么?”崔科长接着问。
“你快放下,我自己去。”崔科长说。
葛楠像没听见一样,走了出去。
“想当厂长。”葛楠幼稚地说。
“为什么?”
崔科长领着葛楠来到厂长室。
“我要是当厂长,一定要好好经营。决不欠别人的钱,也不让别人欠我的钱,免得为我工作的人像爸爸那样整天像三孙子似的辛苦。”
崔科长苦笑了一下,好象在思索什么。
第二天,崔科长来上班时,发现有个幼小的身影在擦他的办公桌。
“叔叔,两个暖瓶都打满水了,那些办公桌我也擦完了,一会儿我去拖地。”葛楠累得出了一头汗。
“快放下,我来干。”崔科长实在过意不去了。
“你爸爸的病好些了吗?”崔科长问。
“好些了,昨天去的那位叔叔给爸爸买了水果和药。”葛楠
“你快回去照顾你爸爸,晚上下班我去看他。”崔科长说。
“叔叔,今天有钱吗?”
“唉,跟你明说了吧,即使有钱,叔叔也做不了主,得有厂长的批示,财务科才能办手续。”崔科长当着小孩说了实话。
“那你领我去见厂长好吗?学校就要开学了,爸爸还病在这里,如果爸爸这回讨不到欠款,单位就要停发他的工资。”
“我领你一起去向厂长求情。”崔科长感动地说。
“厂长,我实在受不了了,这笔款我必须得还。”崔科长一五一十地向厂长述说了经过。
厂长听完崔科长的汇报,很有感触地说:“这笔欠款一定还清,通知财务科,即刻付。”
“谢谢官儿爷爷。”葛楠深深地向厂长鞠了一躬。
“不用谢,回去好好读书吧,长大了别当厂长,要当就当银行行长,只有那里没人讨债,也用不着去向别人讨债。”厂长感慨大发地说。
利用人类的同情心理,善意地创造一个被同情的境域,是葛春生讨回欠款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