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康科长去河南省会郑州市参加全国性同行业产品展销订货会。经朋友介绍,与当地一家用户单位签订了十七万元的供货合同。
不等会议结束,康科长便用特快专递把合同寄回了单位。他想,自己在这住几天,等货发来后,亲手把款带回去,免得有什么意外。
展销会结束几天后,单位把货用集装箱发来。康科长到用户单位询问验收结果和征求对产品的意见。
当着康科长的面,对方的乔主任没提出什么异议,并且热情地招待康科长午餐。酒席宴上,康科长提出货款之事。乔主任说,请他稍等两天,待另一笔款进户后给他办理。
两天后,康科长事先买好了机票,满怀信心地去找乔主任办款,准备把款拿到手后即刻飞回,以节省时间。
乔主任见科长准时前来,歉意地对他说:“真对不起,那笔款出了差错,没能接时进户,暂时办不了。”
康科长着急又生气,问什么时候能解决。乔主任说过几天就可以了。
不得己,康科长退了机票,等了起来。几天后,康科长再去找乔主任,答复是帐上没进款,还得再等几天。
如此一次次的推诿,二十来天过去了。其间,康科长没少做工作,仍是不能把款弄到手。康科长想,如此下去,只能是李双双死丈夫——没了希望(喜旺)。人家是存心不想给钱,看来得有一个出奇不意的办法,才能解决此事。
康科长想起了流传于公关人员之间对河南人的一种印象:有酒不喝看着;有衣不穿披着;有板凳不坐蹲着(吃饭时);有烟不抽夹着。
夜晚,康科长来到乔三任家,送去了好烟好酒,还有一件高档羊毛衫。
其实,这几句顺口溜只是对河南人过去的描写。现在,改革开放了,河南人也变了样,乔主任根本没把这点东西瞧上眼。
康科长见不奏效,心里无所适从。
又过两天,乔主任突然心血来潮,说是这么长时间了,也没好好招待康科长一次,而且因为自己单位的原因,使康科长滞留,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晚上,乔主任把康科长引到了中原大酒楼。
“过几天一定想办法把款给你带回去。”乔主任说。
康科长有些不信,自己讨了这么多天,他都没吐口,今天却送上门来了,天下哪有这般好事,这里面一定另有文章。
康科长说一声感谢之后,静静地等待着乔主任的下文。
“现在的企业,说不明道不清,原本一切都很正常,忽然有一天,领导一个决定,不是暂时停发工资就是放假。这不,从昨天开始,我爱人放假了。”乔主任说。
“也好,工作这么多年,趁这个机会轻松一下。”康科长附和着说。
“我也是这个想法,让她出去走走,见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乔主任说。
“去北京,那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好玩得很。”康科长出主意说。
“她过去了。”乔主任说。
“那可以去苏杭、路过南京、上海,现在正是江南三月天,气候宜人。”康科长说。
“她呀,哪都不想去,就想去你们四川,游一下长江三峡,看一眼乐山大佛,还跟我说什么你们那里有一个九寨沟,是么?”
“那太好了,你放心,一切有我。”康科长满口应承。他明白,如不然,乔主任是不会放款的。
乔主任虚伪地说了一通十分客气动听的话语。而且大谈今后双方业务发展的广阔前景。康科长把胸脯挺得很高,把一切所需费用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次日,乔主任把办好的承兑汇票交到康科长的手上,并与其签订了一份按期发货的全年供货合同。
康科长携着乔主任的妻子登上了进川的列车。他望着眼前用作交换条件的这个女人,心里盘算着,她在四川的一次旅游,少说也得花掉几千元。自己单位根本不可能给出这笔钱,而乔主任续订的合同只不过想稳住自己,使自己尽心尽力。莫不如等到了地方后,告诉她,一切自费。一个小小的乔主任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康科长顺手摸了一下怀里的汇票轻蔑地看了对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