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媒体或婚介机构求婚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红娘公司和道德不健康的征婚者、应婚者打着征婚、应婚、撮合婚姻的旗号,欺诈他人。
1.交了见面钱,见面就告吹
现在一些城市的某些婚介所为牟取钱财,竟请一些“托儿”,搞见面骗局。“托儿”有男有女,条件都相当好。她们与真正的征婚者见面后,对方不满意则罢,如满意则以各种借口回绝。婚介所从中赚取的是每次百元左右的信息介绍费。一位姓李的先生见了几名应征女性,均被以各种托词拒绝,损失三四百元见面费不说,自信心也受到很大打击。当有人提醒他当心“鹊桥陷阱”时,李先生如梦方醒。原在重庆钢铁公司做行政工作的某婚介所林某向某报反映,深圳金益婚姻介绍所以在报刊等媒体上打个人的征婚广告为诱饵,吸引求偶者上门约见。要求见前先交399元的会员费,然后安排“婚托”一—应付。海南一对夫妻办婚介诈骗250万元,有6000人上当受骗。
2.偷换性别征婚
韦方胜是广西宜山的个体牙科医生,用不法手段弄来虚假的个人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后,以女性的名义精心炮制了一则征婚广告,堂而皇之地登在《恋爱·婚姻·家庭》杂志上。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即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的应征信件3000多封。还有100多名痴情男儿专程从千里之外前来向这个并不存在的“美女”求婚。
3.偷换性别应婚
家住金堂县玉溪乡四方井村的唐诗光,发现某报登载了几则征婚启事,便迫不及待地写了几封“应婚信”。选择了河北、江苏等远距离省份的征婚人为目标,编造了哀婉动人的故事,分别发出应征信件。信中提出经济困难,要求对方寄路费以便动身前往见面。唐诗光还嫌不够,又重点选了一些目标,以应婚女的哥哥之名前往征婚者家中相亲。吃饱喝足,游完风景点,临别揣上受骗人家给的路费和礼品,扬长而去。
4.国际征婚骗财的也很离奇
旅美作家王蕤1999年发表的一篇新作《从北京到加州》中讲了一件趣事。说一个叫兰德的美国老头,通过一个国际鹊桥社,得到了中国江西省某县城的一位女孩的联系地址。他们互相通信了两个月后,这位芳龄只有28岁的女子竟然宣称自己已爱上了美国老头,去信说“老头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今生今世愿意为他洗衣服,做中国饭,陪他看夕阳和朝霞。没多久,女子便提出去美国约见老头,要求老头先付1万美金的手续费,再送她一件不小于1克拉的钴石戒指。原来,江西那女子用的是香港演员翁美玲的照片,名字也变了。
5.网上骗婚
1999年二三月间,20岁的韩籍华侨高某,冒用两名电脑上经常出现的知名模特儿的照片,使用化名与男网友彻夜聊天,谎称“欲购笔记本电脑”,“欲至垦丁旅游”缺钱,以其甜美的声音向男网友索要钱财。实际上她自己是个又矮又胖的大肥妹。此事一时传为笑谈。
此外还有所谓“富婆”征婚、QQ交友骗财骗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