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债博客 > 正文

    【深圳讨债】如何避开网上骗局

    发布日期:2020-08-27 12:03  浏览次数:

    网络是一种刚刚崛起的高科技技术,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大众对网络的使用还处在较低的层次,除了对网络的技术问题了解得不多外,对网络的负面了解得也不多。网上骗局的出现和消长与消费者对网络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而且网上管理也刚刚起步,网上生活才刚刚开始,网上立法几乎是一片空白,未来的网上诈骗肯定会有新的表现。有人预计,未来战争将是网上的经济掠夺战和信息战。因此,对网上骗局的防范应及早进行。

    那么,如何避开网上骗局呢?

    首先,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实世界有多复杂,网上世界就有多复杂。不能因为上网人员都是新潮一族、白领阶层,文化水平较高,素质高,就放松戒备。虽然都是亲自上网操作,但因为网络媒体疆域太大,各色人等都有,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在浏览资料、发布和收集信息或者参加交易等商业活动时,对这种看不见的战线应有足够的警惕。比如在网上发布购货信息,对售货客户的主体资格一定要审查,注意其《营业执照》上的营业期限、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发现疑问尽快咨询。对对方发来的传真、电子合同等数据电文,要详细琢磨条款,不要被其特别优惠、诱人的条件所迷惑。作为供货方,要尽量采取提供有效担保或款到发货的形式;作为买方,则不要轻易付款或付全款。一切要在吃准后再进行。

    就说上网应聘吧,将来会很多,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谨慎:(1)应该进人信誉度高的专业人才网站。各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大多开办了招聘专栏,他们会对招聘单位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核,发布的信息较为真实。而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则容易出现违法招聘。(2)凡是附加了报名费、考试费等条件的网站,一定要高度警惕,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能收取的。填写个人资料时,尽可能做必要的保留,一般留下电子信箱、手机号码即可,最好不留详细住址。(3)对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了解清楚。投简历前,可以通过自己应聘单位所在城市的熟人,打听这家单位的状况,或者通过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核实单位的真实性。复试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者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福利、保险、食宿条件等,这样一旦产生纠纷就不会空口无凭了。

    其次,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假象所迷惑。网络的综合性较强,网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个人的精力、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晓尽一切事物,对网上的东西千万不要出于好奇,盲目闯“红灯”。况且网界不语新意迭出,广告方式不断翻新,其不可知性要比传统媒体大得多。所以,没有必要探求的领域不必进人,就像不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一样。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此提供几种判别网站虚实的方法:(1)看其是否提供公司的固定电话。(2)看其是否注明公司办公地址。如有,不妨交涉一下,表示自己距离该地址很近,可直接到公司付款。如果对方以种种借口推脱、阻挠,那你应该庆幸自己避免了一次财产损失。(3)看其是否支持邮局汇款业务。如没有,还是谨慎一些为佳。

    在这里提醒大众网上交易时应注意:(1)尽量与信誉良好的公司所设电子商店或网络中商誉良好的电子商店进行交易。(2)避免与未提供足以辨识和确认其身份资料(登记名称、负责人姓名、地址、电话)的电子商店进行交易。若对该商店感到陌生,可要求提供纸本的记录或简介,配合电话询问等方式做进一步了解。(3)不可单纯以网站设计的美观或时髦与否来判断其可靠性,同时,也不能单纯依靠网页上商店名称来判断其真实性。应先确认其网址是否正确,避免进错电子商店。(4)向当地消费者团体查询电子商店过去的交易记录,或向电子商务自律组织查询已经获得认证的电子商店。(5)先观察电子商店或网络广告上的商品价格。若与市价差距过于悬殊或明显不合理时,要小心求证,切勿贸然购买。了解了电子商店退货与换货原则和所支付费用总额(包括运费与税金等),再决定是否下订单。(6)进行网络交易时,应打印出交易内容与确认号码的订单或将其存人电脑,并妥善保存交易的相关记录,备查。(7)对网络的电子布告栏与新闻论坛上刊登的个人商品广告,应仔细区分是个人买卖还是商业交易,避免在享受权利时无法受到保护。(8)查清对方是合法公司后,在确实有必要时,再提供信用卡号码与银行账户等个人资料,并避免输入与交易显然不相干的个人资料。(9)对在网上或通过电子邮件以朋友身份招揽投资赚钱计划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因为轻信免费赠品或中大奖的通知,而先行支付任何费用。(10)父母应关心并陪同儿童进行网上购物活动,防止儿童受骗或做超出能力以外的交易。

    最后,尊重科学,正确上网。网上生活有一整套规范的使用程式,不论是经商者还是普通网民使用它时都要正确操作,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如网上已经开始提示“按回车接通国际长话”之类的词句,因上网者不注意看读,观“色”心切,把自己的计算机引上了骗子预先设置的打国际长话的程序中,造成大额话费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