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账绝招 > 正文

    [逃债讨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发布日期:2019-12-20 11:36  浏览次数:

    锲而不舍代表一种顽强不懈的精神。《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到这儿,使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大概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美国小男孩,父亲是个船员。有次要买一本关于船员生活的书,可他当时只有46美分,那本书零售价为1美元。在书店里,他怎么跟图书营业员说,营业员也不肯卖给他。正在这时,也有一位法官在他身旁,目睹了他“讨价还价”的全部过程。当这个男孩一无所获,走出书店的时候,法官也跟了出来。

    问他,“为什么要买那本书?”

    小男孩回答,“我父亲是个船员,想了解船员怎么生活。”

    法官又问,“你的钱不够,书店不愿意卖给你怎么办?

    小男孩答:“这一家书店不卖,我可以找下一家,总有一家愿意卖的。”

    法官为了看个究竟,于是就跟着小男孩一家书店又一家书店的跑,跑了四五家书店,都因同样的原因而没有买到那本书。法官都有点不耐心了,可这个小男孩一点也不气馁。

    终于,奇迹出现了。当他们走进第六家书店的时候,小男孩的理由感动了书店的营业员,书店破例把书削价卖给了小男孩。

    又过了几十年,小男孩长大成人,继承父业,做了船长。真是无巧不成书。一次,正巧这位法官乘坐这位毅力不凡船长的船旅游,又出现一次人间奇迹。

    当这艘满载旅客的船快要到达一个码头时,船突然撞上了个暗礁,水开始向船体内涌进,船开始一点一点的往下沉,船上的旅客顿时乱作一团,船员也个个慌了神。可就在这时,船长走出了船舱,非常镇定,然后他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船不会沉的。听了他的话,大家心绪开始平静下来。这时,船长开始下命令,要求船员不许任何一个离开自己的岗位。每个旅客都拿起脸盆从船内向外撩水。果然,船顺利地到达了岸边。

    就在人们安全后欢庆的时候,这位法官认出了船长就是他当年看到买书的小男孩,于是走上前去打招呼。

    你还认识我吗?法官激动地问。

    几十年后两位朋友又重逢,更是激动不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位法官亲眼见证了这位传奇船长的两次不凡的经历。他说,是船长的人格力量救了大家。因为在船长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自信和毅力。

    在上学的时候,教师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学生,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故事的情节并不一定准确,但却在脑际留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做事准则:那就是只有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成功。

    当我把思绪再回到讨债上来的时候,鲜活的例子使我总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讨债,这种和人周旋的工作更需要有种耐力。

    刘春荣特别相信,只要不放弃目标,就有可能达到。1996年,他把价值33000余元的箱包发给了杭州一个个体承包商店。半年后要按约定结账时,商店又换了新的承包人,新的承包人口口声声称原来的承包人已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转包以后,原承包人也不知去向。一般看这是一个“无头债”,已成定局。

    ①小商店主人是一个退休老头,根本没有偿还3万多债款的能力。②承包人属社会上的无业游民,整天在外面飘着,根本没法找。③新承包人一推三不知。可是刘春荣并不放弃这笔债。他不间断地和新承包人取得联系,打听原承包人的下落。同时,又托行内的朋友打听其下落。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3月,他在杭州郊区找到了原承包人的家。

    经过反复的协商,原承包人答应在降价20%的情况下还债(因为原承包人生意做烂,确实负债累累)。其中一部分给现金另一部分他把货低价转让给新的承包人,由新承包人付款(实际上他与新承包人是同乡,一直保持联系),由于重新签字转让债权、债务关系,新承包人也答应半年内还清货款。这起债务纠纷最后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在这里,应当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种必胜的信念,尤其是讨债。当然,钱是你自己的,讨与不讨,完全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