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警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后一句,点出了善于借助外力,借助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金龙公司主管财务的朱副经理,素有“惧内”的名声。但他的妻子很能干,为人正直,不贪不占,求她吹“枕边风”的人无不碰壁而归。但有一位欲通过她向金龙公司催款的韩某却如愿以偿了。说来十分简单,韩某并没有运用名烟、洋酒、人民币等“常规武器”狂轰滥炸,也没有施放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催泪瓦斯”,仅仅借助一个机会,向她通报了其夫所在公司搞不正当经营竞争,故意拖欠货款,致人于困境的点滴“内幕”,她在向丈夫核实后,勃然大怒,“勒令限期整改”,韩某自是欢天喜地,第二天就达到目的,凯旋而归了。
以上方法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
一个“借”字,在谋略家手里,成r呼风唤雨的宝贝。古代兵书上说,诱使敌人,使其疲劳,是借敌力;使敌人与敌人之间产生误解,自相残杀,是借敌刃;取之于敌,用之于敌,是借敌财物;离问敌人将领,令其自斗,是借敌将;知其计,而将计就计,是借敌谋,等等。可见,“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借“梯”登天这一方法应用于催款活动中,关键亦在借助及利用第三者的力量,顺利讨到应得款项。催款者一旦掌握了“借刀杀人”的精要,自然变化无穷,奇招迭出,以“四两”的微力拨动“千斤”的难讨之债。
这一方法中借的“梯”也是多方面的,可借政策、借形势、借上级支持、借舆论宣传、借人情、借信誉等。可借的范围很大,总结下来有以下几招:
(1)借助人情
借人情在催款活动中是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借“梯*方式。利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调动欠款人的积极性,使之自愿履行债务的方式,称为“人情催款”。
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之间形成的一定情感联系,常常是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到债权债务关系中,情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直接的情感关系,另一种是通过第二者使双方当事人连结起来的间接情感关系。这里所讨论的是后一种。
从催款人的立场看,借助与对方当事人有情感联系的第三人以达到催款的目的,不是正面攻打堡垒而是迂回包抄攻打外围,走外围路钱。
若要克服催款时的不利条件,可以在进攻时迂回前进,以小利诱骗“敌人”,这样就可以在比“敌人”出发晚的情况下,先于“敌人”到达所要抢占的要地。
迂与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就某一进攻目标而言,最近的路是直路,迂回盘绕的路是弯路。然而,直路上常有“敌人”设卡阻拦,久攻难克,而绕道前进虽有艰难险阻,但无“敌人”阻拦,此时弯路就变成了实际上的捷径。
这样的迂回路线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虽然不是每一条都走得通,甚至可以说大多数的路都亮着红灯,但是对催款人而言,只要有一条走得通,就足够了。下面是几条常见的路线:
①夫人(或丈夫)路线。对热爱家庭的人而言,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是日常生活中关系最为亲密的伴侣,因此也是人们常常着意“攻打”的主要外围阵地。这条路线能否通畅,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枕边风”的风力应有足够的强度,应当对当事人具备很强的影响力,或者能够经常吹、反复吹;其次,风源(当事人的妻子或丈夫)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意志薄弱,容易被打动,如爱占小便宜、有特殊爱好、心胸较为狭窄、富有同情心、爱慕虚荣等都是“下刀”的好地方。以上两点是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上例中的王副经理有“惧内”的“名声”,各路催款人都想通过夫人路线迂回攻占高筑的债台,但一个个纷纷落马,无功而返,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闯了“红灯”,走进了“此路不通”的死胡同。他们用的是过去惯用的手段,即金钱、礼品等方式,以为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光明大道,结果是刻舟求剑,沮丧而还。王副经理的夫人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且极富同情心,愿意对陷人园境的人施以援手。当她得知丈夫在商战中的诸般“恶行”之后,遂“勒令*其夫限期改过。催款人朱某了解人性、体会借“梯”登天之深竟至于斯,又怎能不满载而归呢?
②好友路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结识知己密友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借助对方当事人的知己好友达到催款的目的,也是催款人可以利用的一个有效武器。这一武器行之有效的条件是第三人对对方当事人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③亲属路线。能对对方当事人产生影响的亲属,除了对方的配偶之外,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这一路线成立的基础在于亲属与当事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或类似血缘关系.以及传统观念、宗法关系(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家庭成员关系,已经超越了“人情”的范畴),等等。
④客户路线。欠款人与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长期的客户)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友谊关系,但存在利益依赖。因此,借助对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客户施加影响,通常可以收到奇效.
⑤下属路线。欠款人若是一个经济组织,一般情况下决策人的外围结构中还包括该经济组织内部的职员、干部、工人等,统称为“下属”。这些下属与决策人之间不管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关系还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关系,客观上都存在利益关系,负责人的意图必须经下属的努力得到贯彻实施。因此,如果处理得当,下属可以为催款人的目的实现起到重要
利用人情实施催款,关键之点是“制造”一个欠款人“抹不下这个情面”的局面,它可以因肌肤之亲、血缘之亲、类血缘之亲、超血缘之亲、利益之“亲”等众多因素而产生。只要善于发现、发掘并利用,这些关系便可成为催款人手中的一大法宝。
(2)借“权力”
权力,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包含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公民有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法人拥有受法律保障的法人权,国家拥有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公共权。这里的权力主要指国家赋予各级政府的行政管辖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经济管理权,以及生产要素占有、经营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企业行为权、产品处置权等等。
催款人借助自己手中的或第三人手中的权力对欠款人实施强制或变相强制,通常是实现债权的有效方式,例如,催款人通过某个渠道.利用对方上级主管机关、单位的行政权力对下属单位和职工讨要债务:企业以扣发职工工资和福利的办法强行向职工索催款务;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以停电、停水、停气的方式要挟欠款人,以讨要债务;银行以强行划拨的方式对欠款人强行讨要债务等等。
催款人能否借助“权力”对欠款人实施催款,关键在于其实施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的依据,是否合法。非法的催款行为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由此给欠款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实施人还须负赔偿的责任。
(3)借“新闻媒介”
据1996年4月4日《中国社会报》报道,上海市闸北人民法院对1989年以来由于当事人负债外逃、下落不明等原因致使执行不了的债务案件,将欠款人的姓名、地址、欠债数额公告于颇具影响力的《新民晚报》七,并限期履行,逾期将追究法律责任。曝光后,法院执行庭门庭若市,有自己赶来还债的,有亲属以及单位要求代还的,有积极订出还款计划的.仅10多天,高达458万元的债务“死”案结案数已经过半。
在新闻媒介上对逃债、赖债者予以曝光,限期履行,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采用的有效的催款方法。
欠款人拒绝履行债的义务,一拖二逃的行为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也是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勤劳、正直、友爱、互助、公平等社会道德规范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准则。因此,对那些情节严重、后果极坏的逃债行为,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予以揭露和批评是无可非议的。这种批评不仅具有警醒世人、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且具论的力量作为一种外在的压力还常使欠款人不得不履行债务。
总而言之,借“梯”登天之催款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催款者要灵活运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