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在一无资金,二无具体办公地点,只凭家中一部电
话的情况下开了张。
其经营方针是,以货物总值的半额付款,把货拿到手后开成债务关系,然后再以A厂的产品抵B厂的欠款,以B厂的产品抵C厂债款。如此物质循环,该公司在一笔生意没做的情况下,坐在屋里算帐儿便得了几十万元。然后宣布破产倒闭。
上当的都是朋友。
毛科长便是其一。
毛科长和祁经理是业务上的朋友,当时代表各自单位。现在,祁经理是停薪留职办公司。看在多年的情份上,尤其是祁经理还在单位搞业务时比较可靠,处理业务通情达理,毛科长对他的公司给予了支持。
可是,当毛科长觉得该结算货款时,祁经理像对待其他朋友一样,想以货抵债。
毛科长明白,祁经理早有准备。
“老弟,停薪留职干嘛?不就是为了挣钱吗?;
“买卖做到这种程度,多让别人笑话,别灰心,我不会见死不救的。”表面上,毛科长把祁经理的困难当成了真的。
“大哥有什么好办法吗?”祁经理问。
“我再拉你一把,给你发点货。”毛科长说。
“那我太感激不尽了,没说的,这个公司算你一股,年终分红。”祁经理说。
“别把话说透了,心照不宣就行了。只是,咱们这次得把合同签得严密一些,我才能理由充足地把货发出来,而且数量要大,下回就没机会了。这批货全当我的股金,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在那边顶着,实在顶不住,我就把这儿当做一条退路。”毛科长说得别有用心。
祁经理觉得他说得在理,而且感情不减当年。
他俩各怀心事签订了合同,规定如下:
A.货到验收后付款。
B.如违约,按日计算交纳货款总额的20%罚金。
c.如产品有质量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否则概不负责。
D.此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贰份。
E.此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即产生法律效力,由供方单位法律经济室监督执行,以资共同遵守。
十几天后,毛科长及时把货发到。
一切按毛科长所说,货到后,风平浪静。毛科长对货款一事只字未提。
祁经理把这批货陆续出手,以此为底线,做起了别的生意。
毛科长时而通过电话过问一下公司情况,以示关心。
祁经理想,毛科长掉进去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他代表的是国家企业,对他个人没有什么损失,真要是出了差错,给他点“汤”喝,由其自寻退路。
两个多月很快过去了,这天,毛科长找到了祁经理,一反常态。
“该算帐了吧?”毛科长说。
祁经理终于看出了苗头不对。
“新帐好说,等过几天进钱就给你汇去。旧帐嘛,你是知道的,公司目前还没有那么多资金。”祁经理知道,那份合同是有些份量的。
“不还都没关系,罚金就足够了。后一批价值20万,货到后款延期一个半月至今未付,按每天20%计算,每天4千块,截止现在是18万块钱,已经大大超出了第一批货的款额。”毛科长如数家珍。
“你要真这么干,一分钱也让你见不着,随你去起诉,我豁出去了。”祁经理说。
奉陪到底,只要你能豁出去,我就能豁出去,单位的钱就算白扔了,我顶多被开除,而你恐怕要在监狱里至少呆上十年八年,这叫诈骗。”毛科长说。
“真的一点感情也不讲?”祁经理软了。
“给你最后一条路,把帐目全部结清,我可以免去罚金。”毛祁经理低下了头,除了这个办法,他无路可走了。
毛科长一次次零打碎敲地如数把货款汇进了单位的帐户。
讨债的谋略千千万,变相地利用法律施以实践,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法律无情。搞业务的人常说,这一行,好人不愿干,坏人干不了。
好与坏的区分且不必说,如果所谓的“好人”真的干了这一行,一定会有很好的成就。
某厂为了扩大销售力量,安排了一批新人做销售工作。安技科的司马便是其一.
司马刚一出道,就有了成绩,与山西省某百货站签订了一笔价值9万元的购销合同。
可是,货发出后,货款迟迟没能收回。于是,司马又放下销售去讨债。
司马来到百货站,姜经理看他是个老实人,便不想给钱,以种种困难搪塞司马。
司马虽说不信,但因自己不善辞令,只好由姜经理信口雌黄,他心里只认定一点,不能让对方几句话就把自己说走了。姜经理讲解了半天,见司马无动于衷,便以一句“目前无钱还帐”结束了谈话。
几天里,司马得到的都是这句话。
司马心想,人家说没有钱,即使你不信,也没有办法,可自己又不能空手而归。司马犯了愁了。
无计可施的日子里,司马只好像“静坐示威”似的呆在业务部,调拨员们看他老实,便有话没话地和他闲聊起来,渐渐地,司马和他们混得很熟。
闲坐时,司马看见进进出出的每天都有人来购货。他想,对方是有钱的,只是自己没拿出好的办法来。
第二天,司马坐到业务部的门口,遇见来购货的,便主动上前搭话,然后领着来到负责分类产品的调拨站面前,等开完票子后,又去帮助提货,装车。
司马并没有白费心,心里暗暗在计算着对方每天的销售额。几天下来,司马掌握了情况,又去找姜经理。
司马向他说明,这几天的销售额已达到了欠款的数目,要求还款。
姜经理没想到,老实人还有这一手,再想推诿,有些说不过去,便说:“我这几天确实进了点钱。不过,来购货单位也有不是现款提货的,再加上单位还有其他开支,剩下的也不多了,我先给你一部.分带回去,余下的以后有钱再给你汇去。
司马同意后,姜经理很快便给他办了一张4万元的汇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