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债博客 > 正文

    要挟讨债学——巧借新闻做文章

    发布日期:2020-04-29 15:42  浏览次数:

    元旦刚过,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展销订货会拉开了序幕。

    韦科长在当天首开纪录,签订了订货会的第一份合同。记者纷纷报导,电视晚间新闻也播出了这条消息。

    为了表示诚意,韦科长领着客人游遍了冰城的各个网点。北来顺的涮羊肉,老都一处的水饺,俄式大菜等尽情品尝。临行时,每人送上一个秋林大面包。

    这一切只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拓展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不容易。

    然而,这项业务并不象北方的雪一样纯洁无瑕,韦科长把产品发出后,货款并没有马上回来。

    这时已经快过春节了,各单位基本上已停止对外业务,韦科长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并没多想。

    春节很快过去了,接着便是正月十五,搞业务的很少在这个时期活动,正月不办正事,这是他们不成文的规矩。

    已到二月,韦科长见货款还没汇来,心想该到时候了。他操起电话与对方联系。

    对方的宋科长回客说,新年刚过,他的业务员刚行动起来,帐面上的款春节前后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请他再等一段时间。

    韦科长觉得有理,便放下电话等了下去。一个月过去了,韦科长又用电话联系,对方说暂时还没有大额款项进户。

    韦科长想,不能再等下去了,自己应该主动前往,虽说算不上要债,却要把款拿回来。同时,也礼节性拜访。

    宋科长热情地接待了韦科长的到来,并且礼尚往来,派车拉着他游览了一番。

    韦科长不失时机地表示,此行要把货款带回去。

    宋科长面露难色,提出暂时无钱还款。正应了广州人的那句话,朋友归朋友,钱归钱。

    韦科长急了,“老宋你不够意思,照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做生意?”

    “我们单位就这种经济状况,你要是不愿意,以后可以不做。”宋科长不怕,现在同一样产品,在全国之内至少能找出一百家生产单位,你又不是专利产品。

    韦科长想,这人怎么这样!可是,想什么都没用,人家不给你钱,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话已经说透了,韦科长再泡下去也是没用,韦科长只好回去。临行前,宋科长送他时还是那句话,有钱时还你。这更增加了韦科长心中的气恼。

    回到单位,韦科长想出了一条办法,即使讨不回款来,也能出出气。

    他找到已经解散了的冰雪节展销会组委会的同志,讲清情况,要求在下一届展销会上把这个事情宣传一下。

    组委会的同志沉思一下说:“这只能起到警钟的作用,却解决不了欠款之事,你可以这么办……”

    韦科长拿着组委会的同志给他写的条子,到电视台找到当初报导此事的洪记者。

    洪记者说:“我们是地方台,对方收不到我们的节目。这样吧,我们把这个事情同时在两地的报纸上发布。”

    几天后,洪记者的《冰雪节喜中有忧,签定合同货款难收》为题,在两地晚报上公布此事,而且很快被国家级报社转载于经济版面。

    这天,一行人来到韦科长的办公室,他只认出了其中的宋科长。

    原来,虽然报上登出此事,可是宋科长看后还是没有还款的意思。不仅如此,心里还恼羞成怒地说,越这么办越不给你。

    但是,主管局的局长给他挂了电话,让他抓紧还清这笔欠款,以免在其它全国性展销会中及同行业之间曲解我全局的形象,给本局的其它企业设置障碍。

    宋科长这才带着钱陪同局长前来还款,解释并道歉。并且续订合同,准备永结秦晋之好。

    韦科长请来了洪记者,数日后,一篇连续报导为宋科长的单位正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