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企业在起用业务人员时,只考虑社交能力,却不注重文化水平,致使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对文字的理解不够准确,人为地造成很多麻烦,甚至使企业干吃哑巴亏。
内蒙古包头市某化工厂王先生,在出差推销产品时,结识了住在旅馆同一房间的邱先生。夜晚无聊,他俩搭伴儿喝起了闲酒。交谈中,邱先生了解到王先生所推销的产品,便告诉他该产品在河北省销路看好。
得知这一信息,王先生连夜往厂长家挂电话,将此信息反馈给厂长,并要求前往河北省考察市场,厂长欣然同意。
别说,这条信息真准。石家庄市某化工助剂厂供销科叶科长听完王先生介绍产品技术及性能,同意鉴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该厂资金紧张,必须延期付款。如果因初次打交道缺乏信任感,可到律师事务所公证合同。
王先生考虑到建立一个新的销售网点儿不容易,更何况有法律做见证,决定做下这笔生意,也算该厂产品打人了河北市场。
经过双方磋商,在付款期限一款写上了货到45天后分三次陆续结清。
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公证处盖章。
王先生拿着这纸合同回厂按时将货物发出,只待货款回收后进行下一笔生意。
一个半月过去了,王先生给叶科长挂电话,询问货款安排如何。
叶科长回答很简单,没钱。这下,王先生坐不住了:“没钱?我告你去。”叶科长在电话那头儿听说王先生要告状,不但没火,反而乐了:“老弟,你爱上哪告上哪告,我就是没钱。不错,合同是公证过,但法律保护的不止是你厂,而是发生实际利益的双方。合同上写的清楚,45天后分三次陆续结情,但从今天起,10天也是45天后,10年也是45天后,我20年后给你汇第一批款,法律也说不出什么,怎么样,还告不告了?”
王先生气得浑身发抖,只好向厂长汇报如是。
厂长听完王先生语无伦次的汇报,把他大骂一顿,并责成他从即日起停下手中一切工作,啥时讨回这笔货款,啥时重新安排工作,而且工资停发。
王先生一病不起,精神萎靡。
偶尔,王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全国化工产品展销订货会在石家庄召开,心中一亮,计上心来。
王先生马上去找厂长,要求代表单位参加这次会议,并在厂长耳边嘀咕了几句。
展销会开幕那天早上,王先生赶到了展馆。
大厅里,各省市兄弟单位群聚一堂,代表们忙忙碌碌。王先生很快便在河北厅展室里找到了叶科长。
叶科长见王先生也来参展,心里有些发术,这种场合,任谁也不敢胡来。
王先生也不吱声,拖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王先生也来了,去年你还欠我一顿驴肉呢,这回该补上了吧?”浙江老苏准备找叶科长签约看见了王先生。
“是老苏哇,驴肉你是永远也吃不上了,想吃也行,那得在你给我送殡那天由你弟妹请你。”王先生说完斜了一眼叶科长。
“刚见面怎么说丧气话,天津的老陈,成都的瞎眼儿黄都在打听你。”老苏说。
叶科长看出了门道,知道王先生今天不会善罢甘休,赶紧把话接了过来:“王先生,我们的误会散会后再解决,我绝对不让你失望。”
“叶科长,这钱我不要了,兄弟这次来告诫各位朋友一声,以免步我后尘。”说着,三先生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合同。
叶科长害怕了,他没想到王先生在同行中交际这么广,真要把此事抖出去,那可惨了。
叶科长到底不愧老奸巨滑:“今晚老哥给你赔罪,汇宾楼吃驴肉,同时把天津的老陈、成都的瞎眼黄都请来,你先坐我这儿,我去挂个电话,下午一定把钱揣在你兜里。”
叶科长虽然付了这笔货款,却也借王先生的东风,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为其后的业务活动广开渠道,一箭双雕。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跟文化素质都是分不开的,否则,连法律都无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