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法收账 > 讨债博客 > 正文

    【深圳收债】个体诈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发布日期:2020-08-18 15:12  浏览次数:

    个体诈骗形形色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色人等,与大众诈骗相比,有明显的特点:

    隐蔽性:

    个体诈骗大多在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或临时结交的友人中进行,策划于密室,被公众知晓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其中还夹杂着强取或讹诈的因素。全国优秀企业家应治邦被梅花款所骗,当时在场的不过是接近应总的少数几个人,知晓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尼日利亚的金融骗子骗上海人汇款,上海人却有意瞒着上级领导私自操作,知晓的人就更少了。此类诈骗,除非自己遇事后醒悟,外人提醒的可能性极小。

    主体一对一:

    个体诈骗一般主体都是一对一,即一事骗一个目标,且对象明确,能够事先确定。广西农村青年黄某充大亨之子骗民警,骗的就是一个地方的一个民警。首钢工人黄某冒充国务院秘书,谎称国家要提拔一批省部级干部,往合肥某集团陈总经理办公室打电话,也是一个电话骗一个总裁。

    明显属违法犯罪行为:

    与大众欺诈不同,几乎所有的个体诈骗都明显违规或违法,数额过大就构成犯罪。受诈方具有对内情的不知性、事后的反悔性及控告的迫切性等。如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持卡人挂失后,利用信息差,在24小时内透支消费,一切都是在银行不知情也无法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属明显的犯罪行为。再如保险骗赔,出险人或偷换他人标的物,或伪造保险证件,或骗取保险公司赔偿等,均是违法行为。

    情节简单:

    尽管个体诈骗含有较深的“智慧”,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它相对于大众欺诈来说情节还是很简单的,它没有发布广告这一环,且有明显的时间限制。东北的崔恒玉,3伪造国家文件,虚签合同,借没有任何价值的“红两仟”骗财,其诈术不过3天时间限制。假硕士何志坚在新疆油田,①尽管骗了数千万元外逃,其基本情节仍是很简单的,不外乎冒充硕士,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透支自己岗位上的资金。

    没有固定程式:

    个体诈骗在运作过程中变化较大,诈骗程式随时间、地点、环人一伙,一人负责从过往行人中物色目标,一人假扮银行官员认证,一人隐藏在附近银行准备作假证,乍一看有一定的程式,但随时都有可能不按预定的方向发展,变化很大。

    “流产率”高:

    个体诈骗随机性很大,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流产率较高。四川石柱一农村青年专骗高等学历女孩财色,知晓的范围不过是女孩的家人或邻居同事,且属个人感情之事,外人也不便提醒、告诫。期间任何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出现都可能导致骗术流产。

    大多借人缘关系进行:

    熟人容易盲目轻信,不调查、不打听,个体诈骗大多借人缘关系进行。上海人张某以帮人办理去德国签证为由,骗人钱财,诈骗的对象都是似曾相识的熟人。

    有相当的谋略:

    许多骗案的发生除极少数是因为受骗对象的粗心大意外,大多与骗子施行的谋略有很大关系。骗子承袭了不劳而获的观念,为一己之利大施骗术。旧社会各大城市、水旱码头遗留下来的江湖骗术,利用谋略,对社会长期施诈。比如骗赌,庄家装模作样,开始时或许故意小输一点,一旦有人跟进,便原形毕露,施诈骗人。

    手段机巧:

    数年前福建仙游的高某在滨城大连冒充“台湾大仙”给人避邪骗钱,就是先在街头探听受骗对象的背景资料,迅速用当时先进的“大哥大”汇报出去,使骗子的总部能够在几分钟后利用这些资料施诈。诈骗手法十分机巧。

    侦破困难:

    个体诈骗一般口头悄悄进行,利用人们虚荣、好奇、疏忽、大意等心理弱点和疲惫、着急等因素施诈,书面证据留下的较少,给破案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