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经济欺诈,几乎都要有个载体和运作办法。而非法集资较特殊,它直接经营“钱”,直接向你讨钱,一步到位。这是非法集资与其他经济诈骗不同的地方。此外,就其运作来说还有其他特点:
一、擅自进行
非法集资不论是法人集资还是民间集资,都没有经过当地金融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均是擅自进行的。如曾轰动全国的无锡邓斌新兴工贸公司、北京沈太福长城公司都没有报批,是独自发起的,集资细则也是自己定的。某开发有限公司以签订开发土地种植龙眼合同的形式,吸收资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并对交纳10万元以上者,赠送该公司的股票权益证。这明显违反国家有关法规。
二、盗用传媒和社会机构的力量
非法集资要想骗人,往往进行虚假宣传,拉大旗做虎皮,盗用社会机构的力量为其开路。
湖南姚林辉茂盛实业公司除不遗余力地进行口头、广告宣传外,还自编、自审创办了刊物,广泛宣传公司的业绩,提高知名度;他们召开各种会议鼓动,答各界朋友问,给集资者一封信,向社会大肆宣传,甚至通过电视台摄像,播放专题片,其舆论声势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东某地区发生的一起“拆零售楼”非法集资案,公然叫嚣“投资1万元,赚回20万元”。世上哪有如此便宜的事?
南方某市田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西北某市招商时,主办单位除了该公司和某市人民政府外,在协办单位的名单上还赫然列有某人民政府经协办、办事处等代理机构。在这些大旗面前,招商活动披着合法的外衣。一些开发商以农林开发的名义,从农民集体或县乡政府手中取得成片土地,然后分割、转让、进行招商引资和“果园、庄园”开发诈骗活动。一家公司宣称:“您只要投人7800元(可分3年3期付款),就可以拥有1亩50年的私有果园,33株年年挂果的龙眼树,5年50万元的丰厚回报…”又一家公司宣称:“投人2.5万元,即可买到1亩果园、25棵果树、80平方米建房用地,70年预测收益112.49万元……”还有一家开发公司宣称投资6万元,10年回报30万元、50年回报330万元。甚至有的公司在吸收资金时就承诺到期支付的固定利息,平均年息高达64%。这样高的投资回报率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三、承诺的利息高,诱人跟进
非法集资能够得手,关键的一点是承诺的利息高,就是承诺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息的利率,有时高出很多。1993年前后,普通银行的存款利息最高时不过每年13.86%,一般的活期只有2.625%。而非法集资的利息要高得多,有的是20%,甚者比100%还要高。法人集资相对来说威信稍高,集资的利息不算太高。如十堰市孙启英假借银行名义揽储承诺的利息为每年11%;湖南岳阳姚林辉的富盛实业公司承诺的利息为每年36%;而无锡邓斌的新兴工贸公司许诺的年息竟高达100%,中间的介绍人也可获10%的拉资费。民间集资更是不顾后果的空口许诺,荆州无业妇女周明荣高息揽储承诺的算低的,年息20%;吉林的韩玉姬承诺的年息为70%;雷州的陈秀清高时承诺年息180%;辽宁文盲老太婆陈氏姐妹俩山穷水尽时,竟然疯狂地把年息提高到680%。①阿尔巴尼亚非法集资猖獗时,利息竟高达100%,且50天兑付。像如此高的利息,只要一开始按时兑付,很多人跟进受骗也就不足为怪了。
非法集资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较常见,发达国家也时有发生。
如日本KKC经济革命俱乐部, 利用高息为诱饵, 骗取一都四县81人8.6亿日元。受害者大多是家庭主妇或年轻职工,也有的是银行职员或公司经理,有的全家三代人上当。再如日本健康食品公司规定如在该公司储蓄,可获得一成的礼金和月额1%的利息。受害人是300多名20多岁的年轻职工。有的一人被骗百万日元。福岗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部长竟也利用高息集资。许多大众为追求高息而将辛苦钱投向骗子的钱袋。
四、发起人一开始的动机不健康、假经营
(1)大多为皮包公司所为
如湖南姚林辉富盛实业公司为提高声誉,骗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在公司注册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将个人资金申报为集体资产,将纯私营企业戴上顶红帽子,注册登记为集体企业。实际是皮包公司。
(2)非法集资的集资人大多是在经营陷人绝境时发起
从案例看,非法集资大多数是经营者在经营陷人困境或资金周转不开时发起。他们开始时经营失败,琢磨着通过集资填补亏空,企图东山再起。因其决策失误,想翻本简直比登天还难,最后只有恶性发展。吉林图们的韩玉姬开始时赚了点钱,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但关键时候巨额贷款却泡了汤。此时如停建,先期投入将打水漂,在这种骑虎难下的时候,便想到了高息集资。四川内江文盲老太雷凉粉,一笔香烟生意做亏后,资金开始出现紧张,于是东挪西借,开始集资。广东雷州陈秀清夫妇也是一样,想扩大规模,手中的那点钱根本不够用,就开始思谋着集资。辽宁古台子村文盲老太陈氏姐妹也是在经济遇到困难时走上了集资诈骗的道路的。
(3)民间集资的诱因大多从借款中获得灵感,之后一发不可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不是单方面的拉郎配,有干柴烈火的一面,非法集资也是一样。当筹资者在设法偿还集资款时发现投资者并不急于收回本金,而只是要获取高息,甚至主动要求连本带息进行再投入以获取滚动利息时,这一潜在的欲求刺激了筹资者的灵感,使筹资者不再考虑还本,而只是付息。“本”是个大头,“息”毕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只要这样长期下去,永远能够付息。筹资者的这种心理开始时还不明朗,待到了一定程度,到了开发的实业不见效益无力平账的时候,便冲出还债的防线,如决堤的洪水,演变为“高息”诈骗。吉林图们的韩玉姬开始时想通过创办婚被厂盈利,到后来发现无力还本时,便一不做二不休,进行赤裸裸的集资诈骗。
(4)实际进行的是泡沫业务
集资者一旦滑向恶性集资,便用谎言开路,虚张声势。他们编造的最多借口是开发某种高盈利项目,扩大规模急筹资金,以遮其伪。如1992~1995年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出现的众多集资公司以贸易实业或基金会的名义注册,鼓吹筹办“选美比赛”、“足球比赛”等,实际开展不了什么项目。1992~1993年北京沈太福长城公司,煞有介事地在北京注册登记,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铺底金花得太多,30亿元的集资款折腾得差不多了,最后不可收拾。1993~1994年无锡邓斌的新兴工贸公司,编造生产“一次性注射器”“乳胶手套”,实际到案发时也没有生产一件产品。广东雷州陈秀清夫妇在集资时也是编造“承包湛江石油库”的谎言,赚大钱;四川内江文盲老太婆雷凉粉摆个烟摊子则编造与玉溪卷烟厂签有合同,以吸引资金,等等。
某年初夏,我国西北某地的一个假矿石集资案更能说明问题。台湾人乔某两手空空地窜到我国西北某地,声称山里发现的一种叫东陵石的石头十分珍贵。这种外观格外好看的石头是高档建筑装饰材料,价格昂贵,在国际市场将十分抢手,其利润少说也是200%,甚至300%。一时间,前来矿山考察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财团代表络绎不绝,矿山前景十分喜人。乔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打着名人之子、皇亲国戚后裔等令人眩目的幌子乘机搞了个合资企业,自任董事长,伪造假资信证和假合同书等文书,采取行贿等卑劣手段,骗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将并不具有开采价值的石英石矿故意吹嘘成高档装饰石材,并把矿山设备、生产拍成电视片到处播映,以此造成一种“神话”蛊惑人心。之后以矿山做抵押向3家信用社贷款2300万元。同时,还驱使一些甘愿为他效犬马之劳的人,以20%~50%的高额利息为诱饵,从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甚至军队和个人处吸纳资金,酿成了惊人的巨额经济犯罪大案。
(5)手段狡诈
非法集资者们一旦滑向集资诈骗,则绞尽脑汁,发挥骗术。他们循序渐进,利用大众贪图私利的心理,不断以高息相诱,引君人瓮。对头几户集资者,按期连本付息,并适当付高息,取得信任。有的花巨款装饰家庭,出人乘坐高级轿车,出手阔绰,迎来送往不断,造出收人高的假象,以示生意兴隆。还时不时与各地客商签订合作意向,大把钞票拉进拉出;更有甚者,有时遁迹个把星期,待大家忐忑不安时,再突然出现,故意神秘莫测,给人一种在做大生意的假象。还有的与政府官员拉关系,以增强欺骗性,等等。如吉林图们韩玉姬为了集更多的资,发动500人的集资队伍走南闯北宣传公司形象,时不时地搞点捐款赞助活动,竟然建“韩玉姬纪念馆”来提高知名度,甚至不惜花46万元搞一场“宇全”杯国际篮球邀请赛,进而骗取“吉林省最大私营业主”、“阿信式的女企业家”、“吉林省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省妇联执委”等一系列头衔,为进一步集资制造舆论。
姚林辉更是谋略用尽,极尽欺诈之能事。他开始时注册的是茂盛公司,后来又假办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为了迷住人们的眼睛、提高公司声誉,他把10吨墨油拖到乡下隐藏,又从公司拿出一批钱专程送到某市,然后将此款再汇到茂盛公司账上,谎称是油墨出口后外方汇来的货款,制造茂盛产品畅销国外、经济效益极佳的假象,以骗取旁观者的信任。报载江南有名新闻记者,下海做生意连连失利,债台高筑,他想出一个绝招:借发展节能电机为名,以24%的高息向社会广泛集资。仅半年时间,全国就有10万多人拿出10亿多元资金放到他的钱柜里。
贷款集资大多用糖弹攻势。集资者常选择那些有一定资金实力、资金来源同时又经营无门急于盈利的乡镇供销社、物资公司作为猎物。他们深知,这些单位的经营活动,都是由厂长、经理说了算,便向这些人频频发起糖弹攻势。他们三天两头地邀请掌管资金的人参加奢华宴会、享受美酒佳肴、赠送高档物品、包租卡拉OK包厢、潇洒玩乐等。某供销社主任被腐蚀后,擅自将供销社的数百万元资金提供给集资者,对外却说是签订了钢材购货合同的款,最终造成经济损失449万元。
送礼行贿、色情拉拢也是集资者常玩的一种手腕。如一位女集资者在迎接某银行信贷股股长时,投其所好,亲自上阵殷情招待、敬酒陪舞,恳请帮其贷款,言明5%~10%的回扣。那股长深受感动,很快为其在本行和市典当行借款200万元,还擅自以县工行信贷股的名义,在县中行、信用社等单位拉贷款210万元。这些钱款最终都无力偿还。
四、参与集资的人数多,范围大,集资额巨
非法集资有个启动的过程。开始时,集资者往往要投人一定的成本,即付出高息,手头是没有多少滞停资金的。他必须迅速扩大范围,搞金字塔结构,以几何级数的高速增长来实现集资游戏,用塔底的钱来偿付前人的利息和少部分本金。因此非法集资一旦形成气候,其集资范围、参加人数、集资额都是相当大的。吉林图们韩玉姬非法集资将近6年,集资额3.6亿元,受害群众达2.3万多人。除了图们市,还有延边州以及东北三省乃至北京、广东等几十个省市地区,累及1500多个单位数万户人家。阿尔巴尼亚这个人口不足320万人的小国爆发的集资风波,在1992年之后的4年间,有30万人参加集资活动,占国民总数的10%,投资数额相当于10多亿美元。皖西苏埠镇民间邀会集资,近9万人的苏埠镇几乎90%以上的人卷人了“经济互助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集资户),最后有几亿元的资金被“炸会”冲走。无锡新兴公贸公司经理邓斌非法集资达4年之久,集资额32亿元,有12个省市500多个单位陷人庞大的债务链中。雷州陈秀清夫妇从1988年到1990年1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集资诈骗金额2.3亿元。为他们集资的揽头多达4000多人,雷城差不多有80%的市民都卷人这次集资丑剧中。湖南姚林辉富盛公司非法集资案,在四年半的时间里,涉及8个省、33个县(市)区、347个单位,累计集资人数达6万余人(次),集资金额为1.22亿元,其中本金为9893万余元,利息为2307万元,无法归还的集资余额为6328万余元。台湾人乔某开采假矿,非法集资2.9亿多元,加上贷款而不还的7000余万元,共计3.6亿多元!
五、集资者挥霍奢侈,负罪逃匿
几乎所有的疯狂集资者有了钱后都纸醉金迷,挥霍无度。资金,像流水一样往集资者手中聚集;金钱,又像流水一样地被其挥霍。住别墅、坐名车、游山玩水、出人豪华宾馆是集资者的家常便饭。一旦集资行径败露,则变本加厉,更加疯狂地进行集资诈骗;或感到末日已到负罪潜逃。有位集资者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玩不下去后,迅速到某市故伎重演。她又同一物贸公司达成了购销钢材的合同,许以200多万元的高额回报,又从别家公司陆续要来了7张空头商业承兑汇票,开出1000多万元的金额,给该物贸公司做提货付款的担保。眼看期限将至,她深感大难临头,则携款逃走。
六、当地金融、公安部门监管不力,政策模棱两可,造成集资狂潮
凡是非法集资能够成长、得手的地方,都与当地的金融、公安部门监管不力、政策模棱两可、不能给予有效的制止有关。有的甚至参与其中,浑水摸鱼。如无锡邓斌集资公司,有北京大官做后台,无锡多名高官夫人、高官也在积极参与,甚至推波助澜。内江雷凉粉”非法集资,有派出所所长夫人、镇长夫人送来60万元集资款,都使得非法集资愈演愈烈。有的非法集资甚至在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制止时,抱着阳奉阴违的态度,不听劝阻,仍在私下操作。
非法集资就像我国民间早有“老鼠会”,其手法是用后者的本金付给先到者的利息与本金,犹如大老鼠带小老鼠一般,只要有贪图高利者不断涌入,其资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地增大。集资之初,设计集资骗局的人往往都能按期发放利息,给投资者以甜头。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玩拆东墙补西墙、用新债还旧债的把戏。一旦后来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前一部分到期利息与本金,这种“金钱游戏”便戛然而止,一个虚幻的“生钱机器”也就立即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