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很虚伪,我还承认我有时候喜欢夸大和吹嘘自己。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烂账、死账,与很多人爱钻法律空子有很大的关系。我说过,有文化对我们这个行业很重要,我没事喜欢研究法律文书的细节条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是法律不好,是人不好。中国人太聪明了,凡事都可以找出漏洞,而很多漏洞都是考验人性的,出现漏洞本应该用道德去弥补,很多人却选择了钻漏洞,做无德之人。所以,别轻易去考验别人的人性。我们也一样,虽然道义上占优势,但每次讨债或多或少都会钻点法律的空子。
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一万次都没有错,粗心一次就酿成大祸。每次债务人还钱的时候,我们都会根据情况选择场地,一般选择到银行或上档次的酒店大厅,这样的地方都有摄像头,可以清晰地记录交易过程,就算以后别人反口咬人,我们也有证据。适应这个圈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欠钱的人在看到我们职业讨债人出现的时候,都采用两招对付我们:第一,报警。所以在与欠钱人交锋的时候,一定切记不可以动手打人,警察是明是非的人,只要我们不动手,他们就会偏向我们。第二,动用混社会的人物来挡我们。三教九流的人物我们都认识,混社会的人一般认为我们和他们是同路人,江湖也有规矩,挡路不挡财,只要道理在我们这边,混社会的人就得给我们面子,钱今天可以不还,但是你得给我限定一个时间,你还得给我做担保在限定的时间内还钱。
毕竟能干讨债这行的人,都很有血性,对于打架斗殴这样的事也是轻车熟路。我们接过这样一个单子,欠钱的是法院门口打字复印店的老板,此人不学无术,把招摇撞骗当做一辈子的职业。他骗钱的手段我就不细说了,受害者足有一个连。很多受害者都宁愿吃哑巴亏,只有一个人找到我们帮忙,委托我们帮他讨债。第一次,我们找到骗子,他就立刻报了警。警察来了以后问清楚缘由,把骗子一顿臭骂,扭头就走了。第二次,騙子动用了一个混社会的大哥,碰巧这个社会大哥是黑胖认识的人,黑胖笑着说了几句话就让对方请来的大哥红着脸退了场。黑胖说:“哎呀哥啊,这么小的事都需要惊动你这样的人物,以后兄弟跟你混了,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啊。”黑胖是话里有话,意思就是多大个事儿,如果你要违背规矩,你的脸也就别要了,我们就会撕破脸和你干,你得承担责任,如果担不了就后退,马上还钱。那句“跟你混”、“吃香的喝辣的”是画龙点睛之语,大哥很上路,哈哈一笑说了句“我就是顺路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这事我管不了”,然后直接闪人。
第三次,我们找到骗子时发生的事,简直让我啼笑皆非,也从此学会了一招新的讨债手法。我们去的时候,骗子的店里坐了一个老太太,歪嘴厚唇斜眼,看到我们以后,立刻开始撒疯耍泼,用手拍着胸膛,嘴里振振有词地说道:“来来来,我也是儿子娃娃,要杀要剐随便来……看着歪嘴老太太的表现,我目瞪口呆,立刻就把她和南京徐老太联系到一起,要是我们一走到她跟前,估计还没有说话,她就会躺在地上打滚撒泼。你还别说,歪嘴老太太的这一闹,还真把我们难住了,对方如果是年轻人我们还可以推几把,就算推倒了也没什么,这老太太……(此处省略五千字,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我们几个很尴尬,真正是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没办法,只得撤了。离开后,我们找了个饭馆吃饭。其间,黑胖说了一句:“他整个歪嘴老太太吓唬我们,我们也花钱雇一个老太太来对付这个歪嘴老太太。”然后他给我们讲他认识的一个老太太是如何强悍。这个老太太开了一家干洗店,但工商、税务、城管的就没有人敢招惹她,据说只要老太太手一叉腰,骂大街的词就从嘴里开始连绵不断地“喷”了,而且非常押韵,能几个小时不重复。
有传闻说,听这老太太骂街,比听什么快男超女唱歌还热闹。老太太有个闺女,黑胖非常喜欢,所以他有事没事就去讨好老太太。听完黑胖的介绍,我立刻叫他联系这老太太,也不知道黑胖用了什么煽情的语言打动了老太太,又或者这老太太也是个侠义之人,反正她答应了帮我们的忙。看着黑胖笑眯眯地给我们打着“OK”的手势,我们就调侃黑胖说:“黑胖,行啊,看不出你老丈母娘还是个同道中人啊。”高手过招,输赢就看内在的修炼。黑胖的丈母娘果然是高手中的高手,见面开口一说话,歪嘴老太太就没有插话的机会。我们远远地看着,歪嘴老太太的脸色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紫,比川剧中变脸的绝招还自如。有那么一刹那,我甚至感觉老太太的歪嘴厚唇斜眼都回归“正位”了。半个小时后,歪嘴老太太在黑胖丈母娘高昂的骂声之下擦着满脸的汗水撤退了。看着歪嘴老太太灰溜溜的背影,我们都笑了。我们笑,除了是因为黑胖丈母娘高超的骂街本领以外,还因为我们能赚上钱了,这个号称“儿子娃娃”的老太太,是骗子最后的挡箭牌。黑胖按照我们的意思,给他未来的丈母娘一千元人民币,老太太很惊讶,认为钱太多了,一百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的想法有点邪恶,之所以给这么多钱,是希望黑胖以后能成为这老太太真正的女婿。老太太推脱几次之后拿上了钱,末了还说以后有这样的事还可以找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现在这个老太太真的就成了黑胖的丈母娘了。
文章来源:武汉出版社《我在讨债公司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