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当今的文凭热和人们望子成龙、成名成家的心理利用办学行骗,其骗术常见的有:
1.盗用他人名义招生
1999年6月,有人冒充华南理工大学之名招收“本科自费生”。
2.用广告作掩护的假招生
许多办学广告招收本、专科学生,无一例外都写着“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等诱人的字眼,但唯独不肯提及诸如办学性质、毕业证书等问题,实际上这些学校只是
“自学考试、社会办学”性质的非学历辅导班。
3.利用“时间差”挖墙脚招生
普通高校的录取时间可能持续到9月,有些成绩上了一定录取线的考生,在该批学校录取时间未到之时,常会收到某些不具备录取资格的学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1998年8月11日,河南新峰矿务局几位参加高考的职工子弟先后接到河南许昌、新乡、开封等地的录取通知书。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报考过这些学校。录取你就是骗你的钱。
4.“皮包大学”口头招生
有的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打着招生的幌子,通过不正当渠道四处散发假的招生广告,一旦受骗的考生交过人学费用后,便携款逃之夭夭。山西一家装在“皮包里的大学”,1994年在一张大报的中缝刊登了“山西综合大学”的广告,诱骗全国各地1000多名学生向办校者寄去学费。700多名学生节衣缩食、长途跋涉来到山西,每人平均花4000元。谁知那大学既无师资,也无校舍。
5.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学习班
1999年12月,上海有人散发宣传广告,声称举办“上海风彩电脑型彩票技术分析报告会”,售票每人50元,另有售价800元的“珍藏卡”,鼓吹将就彩票第二个500万元头奖的号码进行重点分析,并披露中奖号码的推算公式,说中奖率极高。在蒲汇塘路小学,有人买了一张190号的人场券,进去后空无一人,说明前面均为空号。据说讲课人操外地口音,不介绍姓名和身份,东拉西扯地胡乱讲授了一通概率论的基本知识。授课丝毫没有理论和操作意义。
6.协助入学骗取服务费
在美国,每年临近新学年开始,都会冒出许多“奖学金申请服务顾问”公司或个人,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在各处举办讲座,以各种名目写信给学生或其家长,承诺协助申请奖学金,先交300~600美元的“服务费”,再交1000美元为以后三年跟踪服务。由于许多亚洲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信息不灵,常常成为骗子瞄准的目标。有的骗子还截取个人资料设其他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