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的酒厂是一家乡镇企业,生产销售一直很好,但就是有很多经销商不肯痛痛快快地结账,100多万元的呆账、坏账压得张老板透不过气来,有时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2007年以后,酒厂的生产基本停了下来,员工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催款。县里的一家副食品批发公司是最令张老板头痛的一个拖欠户,拖款长达1年多时间.酒厂多次派人催要也没有结果。该公司拖款有一个特点,每次催款时负责人绝不躲避,态度也很和蔼,就是磨嘴皮子,不提还钱的事。
张老板也看出来这是一家难缠的拖债户,如果按正常的方法去催款,不知猴年马月能讨回这笔货款,于是他决定用别的方法试一试。一次,他亲自上门催款,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谈还钱的事,而是跟公司的负责人山南海北的胡侃。在闲谈中,该公司的一位主要负责人不经意中说自己的女儿英语不好。张老板突然眼睛一亮,心里想,机会终于来了,他接过话茬顺口说道:“听老师讲。学英语这种事情就在于平时多练习,要不课本学的再好也白搭,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在海关下过,我儿子让他补习了几个月,英语成绩立刻就上去了,要不我给你联系一下?”因为是随口一说,这位负责人并不在意,只是客气地说:“那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
第二天,张老板便找了一个懂英语的员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派他去给副食品批发公司负责人的孩子补课(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海关工作的亲戚,全是随口说出的),那位负责人很高兴,当谈到要给钱时,张老板说.以后再给也不迟。这位负责人也就没再说什么。
过了几个月,张老板又去了这家公司。这次他只字没提钱的事情,只聊些关于孩子教育的事。然而,那位负责人自己开腔了:“欠你们的钱时间也不短了,乡镇企业也不好搞,我们公司虽然也很困难,但考虑到咱们是老客户,我们打算从别处拆借一些钱先给你们。”张老板当即再三表示谢意,临走时,他拿到了会计开出的支票。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催款人和欠款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催款行为能不能起到预期的目的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双方之间关系融洽,那么欠款人和催款人就会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协商有关债务履行之事,反之,双方不但不能坐下来互相协商,有时欠款人为抵制催款人还会千方百计地给催款人出难题,给催款增添许多烦恼和忧愁。
那么,催款人应该怎样处理同欠款人的关系呢?催款人如何才能将他同欠款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和谐、融洽?
有些客户确实是因为经营状况不佳才拖欠货款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销售人员与其接触中可以明显体会到这一点。对于此类客户,可以与其建立某种信任、友谊,以温情达到顺利回款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收回货款,还可以多交一个朋友,发展进一步的友好往来。利用这种方式回收货款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平等原则。平等是朋友相处的基础,也是友好协商的前提。有的催款人以权利人自居,开口要债,闭口还钱,否则就怎样怎样。虽然欠债应还钱天经地义,但是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上的反感和情绪上的对立,结果不想拖债的也要拖你几天。
二是激发对方兴趣的原则。大凡成功企业家都会对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奋斗历程津津乐道,而且愿意告诉别人。当你虚心地、真诚地向他讨教,就能轻易地获得对方的好感。正如我们每次见面被人夸赞,自然而然地会想再见到这位赞美我们的人。对方的工作是对方熟悉的话题,我们可以主动提及;对方的成绩常常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好不容易取得的,自己虽不一定主动宣扬,但经过别人的口说出来,除非铁石心肠,心里面大多会暗自高兴,掩饰不住拥有成就感的喜悦心情。
三是争取同情的原则。同情别人,是人们实现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同情对方,或争取对方同情自己,是使人们由陌生变为亲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要有表演成分。毕竟此种方式是要找到一个回款的突破口,为了吸引对方并达到目的,表演成分是在所难免的。
如今的欠款人要比旧社会的“杨白劳*神气多了,拿着别人的钱过日子,自由自在。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欠款人,你愁你的款,他没有任何压力,
买卖照样做,人也能找到,就是跟你磨嘴皮子。对付这样的“无赖”,有时候来“软”的倒挺奏效的。
这种建立感情的催款法,实际上是通过麻痹欠款人的心理,使其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乖乖就范。俗话说“账多不愁”,你不能让欠款人对你心存芥蒂,否则他有钱也大可耍无赖不给你。大家你欠我的,我欠他的,在经营中是常见的事,谁也拿谁没办法。催款人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地让拖债人“良心”发现。
建立感情法打的是心理战,感情一旦建立了,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但是建立感情也要讲究技巧,盲目地打“心理战”,不了解对方的底细,反而会坏事。另外,这个方法比较讲究场合,也不是对谁都能奏效。这个方法对清欠人的语言技巧、口德修养、文明礼貌、风度、随机应变等都有不小的要求。对方讲话要认真听,表示理解,做到柔中有刚,既不让步,又要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