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软磨硬泡的办法。
据说,在意大利和加拿大,讨债公司有一个绝拖债户,他就雇用一些浑身散发着臭味的人上鱼招,每遇“钉门讨债。也有的是特意往身上涂一些怪味。这些“臭人”每当上班的时候,就会按照讨债公司的旨意准时坐在拖债人的办公室,他们不打不闹,也不会威胁对方。如果欠债者不还债,他们会一直坐到下班,第二天还会准时出现在赖债者的办公室。
四川讨债人杨力则有更绝的招术。一次,杨力接受一笔多万元的业务。第一次与“老赖”接手后,他感到对方态度强硬,极易“碰出火花”。第二天,杨力没再上门要债,而是请了个70多岁的老人,代他去讨债。这招果然奏效,“老赖”既不敢动手打他,也不敢强行驱逐。受雇的老人自带千战的样子,粮,一副打持久好投降……
从策略上讲,磨可以“损刚益柔”。古代兵法认为,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采取进攻的手段,而是根据强弱互相转化的原理,先消耗敌人,使其由强变弱,陷于被动。
和杨力对付“老赖”一样,公元前342年齐国打魏国时,孙膑抓住了庞涓骄兵轻敌的弱点,一举击败了魏军。
这是齐国“围魏救赵”12年之后的事,魏国庞涓又带兵攻打韩国。韩国求救于齐,齐国决定出兵。其阵容仍是由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作战计划是直捣魏都大梁。庞涓听说本国国都告急,立即引兵回救。把战场设在哪里呢?孙膑早有打算。他对田忌说:魏国士兵悍勇,而齐军软弱,要打胜仗,必须因势利导。孙膑抓住庞涓骄兵轻敌的特点,故意退兵,装做返回齐国的样子。在行军途中,第一天齐军做饭,埋锅灶10万个,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减少为3万个。庞涓见后,认为齐军逃亡严重,不堪一击,更加穷追猛赶。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计划,判断他们必定在日落后赶到马陵。马陵为山地,道路狭窄,路两旁多高山,树木茂盛。齐军便在此设伏,养精蓄锐。待魏军进入马陵道时,已疲惫不堪。齐军利用有利地形,大败魏军。
采取柔的谋略,绝不是软弱,而是柔中带刚。既不违反法律,也不激怒对方,同时也向对方显示一种势力,一种不可以随便应付的力量。
某市一家商贸公司拖欠本地一个村办企业货款2.5万元。该企业负责人曾多次前往讨要都被对方以种种借口拒付。1994年4月的一天上午,该公司办公楼前突然涌来七八十个男女老少,有的老人搀扶着老伴,有的妇女奶着要儿,他们闹闹哄哄的,见办公室就进,见椅子就坐。该公司经理见势不妙,刚想溜走,就被群婆婆大娘硬挡回了办公室,说是要“评理”,要讨债,今天拿不到钱,大伙儿就不走了。该经理想躲躲不了,想说又喊破了喉咙也没人听他的,想上厕所都没法,厕所里也挤满了“主”。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经理实在没辙了,只好同意立即偿还债务。有的村民又提出,大家大老远地跑来讨债,只偿还债务不行,还要发“误工补助”。最后经理不得已,又给每人发了10元钱才算“打发”了这惹不起的债主群。
也有人称这种办法为“疲劳战”,克静制动,就是要拖债者也“拖”烦,瓦解意志,最后达到讨债的目的。
鄂东某厂推出“喜日讨债法”追讨安徽某丝绸厂的生丝款,广泛收集该厂厂长,财务科长、会计红白喜事日,或逢年过节以恭贺的姿态,携带薄礼,其中夹上一张催债便条,并附言说:你家喜事之日,正是缺人手帮忙之时,本人自荐为喜事跑堂生”。说到做到,立竿见影,喜事前后几天一次又一次上门,该厂的两大有权人为了不影响自家喜庆之日的喜庆气氛,很不情愿地将拖欠未还50万元债务签字付清了。
在长期的讨债业务中,有的工厂几乎耗尽了人力物力,好话说尽,忍了又忍,然而,这一切并未感动“杨白劳”。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缠住”赖账人。有人曾做过调查,70%的债权人都认为,一盯一的紧逼讨债成功率高。
金风食品厂被债拖得喘不过气来。开始,作为客户单位,他们非常客气,可是,拖债者并不领情。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旧债仍然拖在账上,债已成了章厂长一块心病。当他一想起那些赖皮的无耻嘴脸,气就不打一处来。章厂长心里非常清楚,债再这样拖下去就会变成“死账”。1997年春节后,章厂长决心讨回旧账。这次他想换一种方式,第一个目标是省城某食品商场,拖欠的是一笔桃罐头款,金额为1800元。以前,厂里的业务员出去要账,章厂长总是先教育他先要讲文明礼貌。这次,他特意选了厂里最捣蛋的男工李小兵。章厂长给李小兵布置完任务之后,并告诉他,如果能讨回旧账,除工资照发外,还有20%提成。
3月底的一天,李小兵准时出现在食品商场的经理办公室说完来意后,商场经理几天虽然很客气强调困难,可心里并不在意,该做什么照样做,他满以为,李小兵觉得没指望就会自己走。谁知,到了午饭,李小兵根本没有走的意思,经理吃饭,他跟到餐厅,下午又跟到办公室,经理想,晚上该找住处去吧,可到了下班时,李小兵仍一动不动在办公室看报纸。看此情景,经理下意识地客气了一句:“那晚上到家吃饭去吧”。李小兵顺口就说了“好”。看样子今天是推不掉了。
吃完晚饭,商场经理又给李小兵安排到商场招待所住下。第二天,李小兵像上班一样的准时,又来到经理办公室。经理当然每天都解释,我在想办法,每天心理也在想,看你能跟几天。然而,到了第四天,经理就软了,大约是9点钟,经理刚上班,李小兵又出现在面前。虽然他也烦这个小工人,可他的心理防线已经溃塌了。章厂长第一次尝到了追债的成果。
确切地说,这应当称作为“贴身讨债法”。运用此法,章厂长又相继拔掉了几个“困难户”。
软磨硬泡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攻势,逃债者心理压力究竟有多大,心理专家才能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逃债者只要有单位,有买卖,他就怕这一招。